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为解决工业园区电镀废水处理后水质未能达标排放的问题,文章采用混凝沉淀—UF/超滤工艺取代原沙滤工段,进行了方案比选,研究了各改造工段的最佳运行参数和经济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混凝段PAC投加量为10 mg/L,PAM投加量为70 mg/L,UF工段运行压力0.25 MPa,透过率为0.8时,出水中Ni~(2+)、Cu~(2+)、总Cr、Cr~(6+)浓度分别为0.35、0.38、0.42和0.22 mg/L,改造成本仅增加0.8元/t;处理后水质符合广东省地方污染物排放和国家电镀废水处理标准中最严要求,改造工艺技术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酸钠为结合相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测定水中CU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  王冬梅  刘永生  范洪涛  董佳  孙挺 《环境化学》2011,30(5):1034-1039
利用液态结合相的薄膜扩散梯度(DGT)装置,研究了以不同聚合度的聚丙烯酸钠(PAAS)溶液为结合相的DGT装置(PAAS DGT)对Cu2+测量的有效性,测量了不同聚合度的PAAS DGT对Cu2+的饱和累积容量,考察了不同聚合度PAAS(Mw-5×104,PAAS-5E4;M-105,PAAS-E5;Mw-4×106...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土壤汞污染日益严峻,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修复与控制刻不容缓。有些微生物对汞具有吸附和挥发的特性,可用于受汞污染环境的修复。实验从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株高抗汞真菌(DC-F9),其汞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达到160 mg/L;通过ITS序列比较,鉴别该菌属于曲霉属真菌;摇瓶培养发现,该真菌在Hg(Ⅱ)浓度为5 mg/L的培养基中对汞的挥发率、吸附率和总去除率分别为36.8%、58.4%、95.2%;而在Hg(Ⅱ)浓度为10 mg/L的培养基中,其值分别为45.4%、40.2%、85.6%;通过FTIR分析,发现该菌株为响应汞的胁迫表现出多种生理上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对汞污染环境修复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在对某以活性染料为主要染料的棉、丝针织物染整厂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改造过程中,将有机-无机共聚高分子混凝剂辅以少量的PAC代替石灰乳和硫酸亚铁,稳定运行后连续6周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改后当进水COD为350~520 mg/L,色度为650~1200倍时,出水COD<90 mg/L,色度30倍左右,污泥产量只有原系统的1/2,且运行费用比原系统低。  相似文献   
5.
膜系统处理电镀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系统处理二级排放电镀废水,研究在不同的进水条件与操作条件下,膜系统分离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及回收废水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膜系统去除二价及以上重金属离子非常有效,当系统的运行压力为0.65 MPa,进水pH在6~8,进水流量和回流比分别维持在1 m3/h与1.0左右,膜系统对Cr3+、Cu2+、Ni2+去除率分别可达99.3%、98.9%、98.6%;废水回收率达35%,运行成本仅为1.6元/t;运用膜系统处理二级排放电镀废水可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