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1.
补充型过度捕捞的确认及其对渔业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学参考点用来指导渔业管理决策,通常以捕捞死亡系数来表达。补充型过度捕捞常常被理解为一个种群被捕捞至补充量出现实质性减少或失败时才发生。该定义很含糊,不能建立生物学参考点,它与捕捞死亡系数挂钩。因此,提出从减少一个世代亲体量的捕捞压力水平出发,定义补充型过度捕捞即是捕捞死亡系数使产卵群体低于其亲代平均生物量的临界点。常规的模型和亲体补充量数据都可确定这一参考点,并与亲体量的更替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业为例,计算了其补充型过度捕捞的生物学参考点,提出限制围网诱鱼装置作业,减少幼鱼资源的过度开发,防止补充型过度捕捞发生引起资源的衰退。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0年1月31日~2月13日在南极南奥克尼群岛西部水域开展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期间收集的数据及卫星获取的水温数据(海水表温和表温距平),对南极磷虾时空分布及其与表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2:00~18:00为南极磷虾群出现频率较高的时段,随后南极磷虾群出现概率开始下降,至22:00 ~02:...  相似文献   
3.
污染物通过多途径进入海洋,以多种方式在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积累,成为海洋生物尤其是底栖生物体内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海洋无脊椎动物作为海洋食物链中的低营养级生物,多数种类均为底栖生活,具有较强的污染物富集能力.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其体内富集的污染物会传递到高营养级生物和人类体内,最终对海洋生物和人类产生危害,甚至引发公害事件.重金属(heavy metal)作为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具有毒性大、持续性长、耐还原性和耐降解性的特点,长久以来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海洋无脊椎动物为代表,从机体暴露途径、机体组织分布情况及过程、污染物在组织间的转移规律和变化因素4个方面入手,全面归纳和总结了重金属污染物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国内外学者进一步开展海洋无脊椎动物重金属富集相关的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煤矿瓦斯安全监控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整体设计的思路、原理和方法,详细介绍了各个组成部分的硬件和软件结构。在我国现有煤矿安全监控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瓦斯监控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2011年福岛核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太平洋,引起社会恐慌。本文总结了福岛核电站释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在北太平洋海域的运输分布情况,分析了福岛人工放射性核素对北太平洋不同营养级生物如鲯鳅(Coryphaena hippurus)、大青鲨(Prionace glauca)和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等影响的研究进展,对比讨论了受福岛人工放射性核素影响的中高低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普遍规律,梳理了福岛核电站事故在北太平洋海域影响的整体脉络,并提出人工放射性核素对生物影响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