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1.
胞外酶活性是土壤中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关键环节,也是土壤微生物养分利用的重要指标.为理解石油开发区土壤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胞外酶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以黄土高原石油开发形成的油井迹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自然恢复年限油井迹地土壤,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β-1,4-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碱性磷酸酶(ALP)等4种酶活性,分析土壤酶活性和酶计量比的变化及其关键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总石油烃从恢复1年到恢复20年显著下降了54%;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土壤pH、容重显著下降,而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显著升高,铵态氮、全磷变化不显著;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显著升高但碳氮比显著下降.(2)土壤BG活性、酶活性碳氮比和碳磷比显著下降,而NAG、LAP、ALP活性和酶活性氮磷比显著升高;不同恢复年限酶计量学的向量长度和向量角度分别为1.87-1.19°和53.64-47.93°,均随恢复年限显著下降,表明土壤微生物受碳和磷限制程度逐渐减弱.(3)土壤总石油烃、碳氮含量、pH、容重等指标对土壤酶活性及其计量学特征有显著影响,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