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Hitchc.)是华南地区常见的入侵植物之一,其环境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对入侵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害现象已经引起关注。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对入侵植物营养器官的内部形态解剖结构的研究,是理解入侵能力与其生物特性之间关系的直接路径,同时也是其他生理机理研究的结构基础。为研究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营养器官内部形态结构与其入侵能力的适应性,采用常规徒手切片技术对其根、茎及成熟叶片3大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及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根、茎均具有次生结构。根韧皮部外方薄壁细胞具有分泌道,次生结构横切面中央为发达的次生木质部所填充,周皮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根的初生生长时期长,具有次生生长可视为其入侵定居时与本地物种形成地下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构基础;茎的初生结构分化不久即产生次生结构,次生结构中央有明显的髓,次生维管束组织产生于初生结构的维管束之间并形成一管状结构明显将皮层和髓分开,茎内部组织高度木质化可视为是其茎直立生长及竞争地上资源和空间的结构基础;叶片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均具有气孔器和表皮毛,叶片内部具有分泌道,维管束发达且具有束鞘延伸,能与叶片表皮细胞共同构成辅助输导系统,叶片的结构特征是构成其喜阳植物的基础。此外叶片及根分泌道的存在可能与其化感物质的分泌有关。研究结果丰富了南美蟛蜞菊入侵适应性研究的背景基础,同时也弥补其在形态结构研究中的空缺。  相似文献   
2.
自然生境中五爪金龙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inn.)Sweet)是粤东地区的主要入侵杂草,危害严重农林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硝酸铝-亚硝酸钠显色法测定并比较了自然生境中五爪金龙各器官的总黄酮质量分数,试图为五爪金龙生态适应性的探讨、化学成分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总黄酮质量分数在五爪金龙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相同,表现为叶>根>花>茎,叶片总黄酮质量分数与其他器官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植物园生境中五爪金龙叶片总黄酮质量分数为最高,达到1.156 mg·g-1,卧石洞生境中五爪金龙茎总黄酮质量分数最低,仅为0.175 mg·g-1;不同的自然生境中,五爪金龙总黄酮质量分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光照强度及种间竞争程度这两个因子对五爪金龙的总黄酮质量分数有明显影响,彼此呈正相关关系;五爪金龙植物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为0.670 mg·g-1(植物园),虽然五爪金龙的总黄酮质量分数低于目前已经报道的一些植物,但是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亦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