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4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位于日本列岛西端———九州岛最北部的北九州市,在21世纪的日本工业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运用积累的工业技术创造着环境产业和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着21世纪崭新“环境城市”的样板。曾经的“七色烟之城”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特别是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化学工业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重化学工业地区的北九州市,在经济发展与产业振兴的同时也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山地区”位于许多大型工厂集中的洞海湾边,1965年降尘量达年平均80t/(km2·月)(最大值达108t/(km2·月)…  相似文献   
2.
苏南水库硅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为了解我国东南湿润区丘陵山地型水库硅藻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控制因素,于2015年6月硅藻水华敏感期对苏南地区18座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营养盐、水深、库容等因素与硅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硅藻达到轻度水华水平(硅藻细胞含量介于100~1 000万cells·L~(-1))的水库有10座,对供水和景观功能产生明显影响;苏南地区水库普遍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水平,总氮浓度普遍偏高,磷及营养状态指数与硅藻生物量的关系密切;苏南地区水库中的浮游植物在数量上以蓝藻门中的席藻为主,在生物量上则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其中硅藻门浮游植物平均占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的46.8%,是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的主要门类;硅藻门中,主要是针杆藻、小环藻、曲壳藻和直链藻这4个种属占优,特别是针杆藻和小环藻,平均占硅藻总生物量的51.6%和21.4%;较深的水体,利于硅藻成为主要优势藻门;较大的水库流域库容比和较高总磷水平会导致水库营养水平和叶绿素浓度增加,促进浮游植物从硅藻门向绿藻门、蓝藻门演替,增加藻类危害的风险.因此,对于该地区水库,需要加强流域管理,并且针对水库自身的特点,包括水深、流域库容比等,确定其特定的富营养化控制策略,从而减少硅藻等藻类水华发生的风险,提升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12大湖泊水环境现状与污染控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面积大于50km^2的12个湖泊的水质恶化、面积减少、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退化与湖泊受TP、TN的污染和围湖造田等有关。经济快速发展,第二产业结构偏重,排放污染的总量超过湖泊承载力,湖泊底泥释放N、P及入糊河流携带污染物为造成湖泊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建议调整产业结构,执行严格的排放标准,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污染源治理,由控制COD为主转为控制COD和N、P并重,引水调控水质,建立湖泊资源数据库和生态系统信息网络,开展湖泊污染物来源分析和富营养化机理研究,开展跨界区域统筹对湖泊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反渗透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反渗透膜分离机理和水污染控制领域取得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阐述了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难降解废水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二氧化氯化学氧化体系和二氧化氯催化氧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单用二氧化氯化学氧化处理COD为3500mg/L的酸性大红染料配制废水时,最佳反应pH值为6—8,氧化剂经济用量为1000mgClO2/L废水,反应时间为60min,COD去除率可达50%左右,氧化指数(COD削减量:ClO2投加量)=2.3。当二氧化氯与自制催化剂所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用于对酸性大红染料配制废水的处理时,最佳反应pH值为2左右,氧化剂经济用量为800mgClO2/L废水,反应时间为45—60min,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氧化指数=3.5,去除每kg COD氧化剂费用为3.7元人民币,并且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很大的提高,效果明显优于二氧化氯化学氧化。经济技术评估表明,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处理难降解废水的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废水膜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膜生物工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介绍了3类膜生物反应器的特点,综合了国内外废水膜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膜生物处理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型混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行研发出一种新型混凝剂,它能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生活污水和餐饮废水等的处理。经过一步强化混凝处理后,各种废水的COD、色度和浊度等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混凝污泥可以再生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日本琵琶湖水污染的成因及治理的措施,同时阐述了污染治理应控制毒性物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对难生化降解物质去除率不高,出水中仍残留部分污染物,对水安全和回用造成一定影响这一不足,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并优化电化学方法对水体中磺胺类药物的去除效果,以Ir O2-Ru O2/Ti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Na2SO4为电解质,电催化氧化降解模拟废水中的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反应时间为240min。探讨了SD初始质量浓度、电流密度、p H值、电解质浓度及电极板间距对电催化降解SD效率的影响,并利用HPLC-MS分析降解产物。结果表明,电催化氧化可有效去除水中的SD。升高初始质量浓度、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可提高SD降解速率,初始质量浓度由15 mg/L升高到50 mg/L时,去除率降低了9.2%;电流密度从5 m A/cm2升高到15 m A/cm2,去除率增加了38.1%,电流密度大于15 m A/cm2时其对去除率的影响不明显;极板间距由2 cm增加到4 cm,去除率增加了12.2%;酸性条件降解效果最好,碱性对SD去除率略有抑制,p H值为1和13相比于p H值为7时去除率分别增加9.9%及降低4%;电解质浓度(≤0.05 mol/L)与SD降解速率呈负相关,电解质浓度大于0.05 mol/L时,对去除率影响不明显。降解主要基于·OH的氧化过程,生成4-(2-氨基嘧啶-l(2H)-基)苯胺中间产物,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