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2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氧生物处理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焦化废水采用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试验装置,考察了运行参数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归纳总结了有机物(COD)去除负荷的动力学关系,测定了各单项有机物的组成、去除率和降解常数,并测定了曝气吹脱的影响。文中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整体去除规律(COD、BOD5)和所含各单项有机物的降解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SBR工艺污泥颗粒化对生物脱氮除磷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采用模拟配制的生活污水,研究循序间歇反应器(SBR)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和污泥沉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了状态调控阶段,反应器中形成了同时具有脱氮除磷能力的好氧颗粒化污泥,其中,反应器对COD和P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85%左右;NH3-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颗粒污泥的SVI值约为50,出水水质好,这些良好的运行性能比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前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吸附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的效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吸附是目前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本文探讨了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来源及其对铀的吸附效能.分析了生物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藻类对铀的吸附能力依次递减,pH值、菌种预处理、共存离子和金属初始浓度是生物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在生物吸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静电吸附、酶促反应、无机微沉淀和氧化还原等是生物吸附的主要机理.最后预测了生物吸附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洋  牛璋彬  张晓健  陈超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科学》2007,28(10):2275-2279
为了研究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对北方A市水源更换过程中管网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33 h的监测发现,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管网水水质部分指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pH从7.54降到7.18,碱度从188 mg·L-1降到117  mg·L-1,氯化物从310  mg·L-1降到132  mg·L-1(以Cl-计),电导率从0.176 S·m-1降到0.087  S·m-1,钙离子和镁离子略有下降分别为15  mg·L-1和11  mg·L-1,这些都是由于滦河水质与黄河水质不同造成的;余氯在换水过程中发生了较复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源更换造成耗氯量增加以及夜间用水量少造成管网水输配时间长引起的;pH、碱度、余氯的变化使得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高达到0.4  mg·L-1,超出饮用水标准规定的0.3  mg·L-1.通过分析水源更换过程中水质的变化,提出了控制管网水质稳定的方法主要有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和严格保证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指标特别是余氯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餐厨垃圾固态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与产气的变化关系,采用中温(37.0±0.2)℃连续式发酵,在完全混合CSTR反应器中连续运行100 d,分析餐厨垃圾固态发酵过程的启动、运行、失衡、失衡后恢复及实现固态发酵全过程各参数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VFAs各成分与产气、pH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固态发酵实验过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适应期(0~13 d)、启动期(14~30 d)、抑制期(31~50d)、恢复及稳定期(51~100 d).不同时期的容积产气率、VFAs及各参数均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变化.在餐厨垃圾固态发酵全过程中,pH保持在5~7之间,正丁酸比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VFAs与pH和容积产气率在初期基本保持反比关系,最终在稳定期达到平衡,均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恢复及稳定阶段以NaOH稀碱液调节当日回流渗滤液的pH值,在第63 d时pH值上升至6.76,VFAs含量稳定在20~22 g·L~(-1)之间,产气量明显提高;在81 d时TS达到20%以上,系统容积产气量和生物降解率均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张晓健 《绿叶》2008,(3):86-90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中国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里程碑。此后,中国的环境污染应急管理从打遭遇战转向打有准备之战。在可预见的未来,包括水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形势非常严峻,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如何应对下一个突发事件的到来,需要从规划建设、工程转化、动态调控、组织协调四大方面做好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准备。  相似文献   
7.
吕昕  张晓健 《环境化学》1998,17(1):34-37
本文研究了邻二氯苯 和邻氯酚生物处理过程中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通过测定等温吸附曲线,表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符合线性吸附等温式:属于在疏水键力作用下的表面物理吸附,对难溶于水的邻二氯苯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8.
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中最佳臭氧投加剂量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孔令宇  张晓健  王占生 《环境科学》2006,27(7):1345-1347
在水处理过程中投加臭氧,可提高饮用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臭氧氧化后继的生物过滤,可以减少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数量,提高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试验表明,臭氧投加量2~8mg/L可使AOC-P17,AOC-NOX和BDOC分别增加20.9%~85.5%,42.1%~158.2%和21.4%~84.4%.臭氧投加量为3mg/L时,AOC和BDOC增加得最多,即3mg/L的臭氧投量为最佳投加剂量.生物活性炭滤柱(BAC)出水AOC浓度(乙酸碳)均低于50μg/L,在35.9~46.6μg/L之间,属于生物稳定性水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其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含量和成分会因水源地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了解是保证强化混凝效果的基本前提。不同混凝条件下,强化混凝的主导作用机理不同。铁盐混凝剂、较低pH值、较高混凝剂投量和阳离子有利于提高强化混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两点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静  陈超  张晓健  王洋 《环境科学》2008,29(12):3368-3371
基于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的原理,采用两点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两点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即在过滤和清水池前的两点分别加氯,并在清水池加氯后立即加氨转化为氯胺消毒的工艺,该工艺在常规处理工艺的给水厂进行了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加氯点的适当提前,不仅有利于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而且有效抑制了滤池中的生物膜滋生.两点顺序氯化消毒工艺中生成的卤代消毒副产物比相同条件下一次性加入等量的氯消毒剂的消毒方法产生的三卤甲烷(THMs)平均减少了51.6%,卤乙酸(HAAs)平均减少了46.7%.细菌学指标HPC的结果也显示出了该工艺在保障水质的微生物安全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