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条码技术凭借其便捷、成本低、信息可随载体移动、储存信息量大等优势,已在国内外物流、身份识别、文件表格传输等诸多领域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推广。本文以国内外条码技术的应用为例,介绍条码技术当下的发展状况,并对该技术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
POPs废物处置技术多目标决策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国际上较为成熟的9种POPs废物处置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我国的POPs废物处置技术. 从经济指标、环境指标和技术指标3个影响因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每个指标又细分为若干个子准则. 根据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专家咨询表,发放给POPs相关领域的专家打分. 采用matlab对评价结果进行数值分析,得到9种处置技术的总权重,其中分值最高的处置技术有:水泥窑共处置0.174 8,高温焚烧0.172 7;其次是安全填埋0.107 1,热解吸0.107 0,原位玻璃化0.103 0;最后是深井灌注0.086 9,超临界水氧化0.084 1,碱催化脱氯0.082 3,碱金属还原0.082 3.表明高温焚烧和水泥窑共处置是目前我国POPs废物处置技术的较佳之选.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AERMOD模式在目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实践,总结了AERMOD模式运用在污染源数据、坐标及网格设置、模型参数、基础数据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AERMOD模式在我国环评中的标准化应用方法,并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某电厂环评报告书开展案例应用。本次研究提高了AERMOD预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WRF-CMAQ模型定量分析了气象条件变化对PM2.5的影响.全国337个城市2018~2019秋冬季气象条件转差导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约5.55%.24个省市气象条件同比转差,北京气象转差致使PM2.5同比上升约3.66%.从重点区域来看,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气象条件转差最显著,汾渭平原次之,长江三角洲(以下称长三角)基本持平,分别导致PM2.5浓度同比上升约9.4%、8.3%、1.1%.“2+26”城市和汾渭平原气象条件在11月、1月、2月转差,10月、3月气象条件转好.长三角则10月、11月、3月气象条件转差;12月、1月、2月转好.“2+26”城市2018~2019秋冬季PM2.5浓度同比上升主要为气象条件转差所致;汾渭平原PM2.5同比变化较小,人为减排有效抵消了气象条件转差带来的不利影响;长三角PM2.5浓度同比下降,与气象条件变幅小且污染排放较去年同期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反演高分辨率的PM2.5近地面浓度,利用WRF(中尺度气象模型)模拟的大气相对湿度、风速、边界层高度等气象因子对AOD(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别进行订正,以逐步提高AOD与近地面ρ(PM2.5)间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反演模型的统计学特征,优选反演模型,并利用最优模型反演中国中东部地区2014年年均ρ(PM2.5)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AOD经相对湿度订正后,其与近地面ρ(PM2.5)的相关性显著提高,相关系数达到0.77;同时引入相对湿度、风速2个气象因子,AOD与近地面ρ(PM2.5)的相关系数升至0.79(n=145,P<0.01);同时引入相对湿度、风速和边界层高度3个气象因子,AOD与近地面ρ(PM2.5)的相关系数进一步升至0.80(n=145,P<0.01).模型反演表明,研究区域内ρ(PM2.5)年均值大于35 μg/m3的面积高达334.49×104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83.2%,并且高污染地区与人口密度高度重合.分析表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及河南等典型重污染省、直辖市分别有96.30%、100%、78.16%、98.86%、100%面积的ρ(PM2.5)超标,分别约有99.97%、100%、96.41%、98.88%、100%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超标地区.   相似文献   
6.
POPs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POPs污染场地作为潜在的POPs污染源,迫切需要治理.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POPs污染场地治理技术,但我国尚缺乏适用于POPs污染场地治理的成熟技术.研究分析了国际上已有POPs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参照USEPA超基金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技术筛选的基本方法,提出我国POPs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的基本路线.以具体的污染场地为例,结合影响POPs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选择的因素,从经济指标、环境指标和技术指标三方面建立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了适合特定场地的修复技术,为我国POPs污染场地治理技术的选择提供了方法学流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现状与环境对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从污染场地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美国的超级基金法案,从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现状,并对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措施,主要包括立法方面的支持、新科技的研发和税金的预提留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污染源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文章通过分析环保部门不同污染源数据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指出了引入条码技术,建立污染源条码的必要性;在污染源编码规则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污染源条码与污染源编码的联系与区别,明确了污染源条码在排污申报、排污收费、排污许可、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等多项环境管理应用中的优势;提出了污染源条码体系组成和框架及构建污染源条码体系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建立成都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基础上,采用源开关敏感性分析法,设置8个排放情景,基于WRF-CMAQ模型模拟分析了2015年1、4、7和10月这4个典型代表月份的大气污染传输和不同行业对成都市PM_(2.5)污染贡献.结果表明成都市PM_(2.5)污染较重,特别是1月达到130μg·m~(-3)以上;浓度的高值集中在中心城区,且与周边城市PM_(2.5)污染连接成片.由于气团比较稳定,大气污染物的区域传输能力较弱,成都市PM_(2.5)污染以本地源的贡献为主,占比为61%.从行业贡献来看,移动源、扬尘源和生活源对成都市PM_(2.5)年均浓度贡献率分别为29%、26%和24%,是影响PM_(2.5)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下一步应强化对这3类源的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的类型与污染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OPs污染场地作为潜在的POPs污染源,必须予以妥善管理。杀虫剂类POPs作为《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的12种POPs物质中的绝大多数,其污染场地的管理是我国POPs污染场地管理的重点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国的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的成因、类型、存在现状及管理现状,着重剖析了我国可适用于POPs污染场地的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POPs污染场地管理与控制的对策,指出了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