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当前,各企业海外工程项目HSE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国际项目的HSE管理也没有标准可依,企业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不断地探索、创新,才能摸索出一套真正适合国际工程项目的HSE管理模式和举措。本文将结合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管道局”)承建的斯里兰卡排水隧道项目HSE管理实践,就国际工程项目HSE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生物膜反应器同时硝化反硝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循环流软性填料生物膜反应器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中确实存在着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考察了碳氮比(C/N)和溶解氧(DO)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在进水COD和NH4+—N浓度为500mg/L、15mg/L时,出水COD、NH4+—N和TN浓度<50mg/L、3.0mg/L、4.5mg/L,COD去除率、硝化率和反硝化率分别达到90%、80%和70%。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铜绿微囊藻生长与铁氧化物吸附解吸磷的相互作用机制,旨在为富营养化池塘、水库调控和治理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化学方法合成铁氧化物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特性和铜绿微囊藻生长与铁氧化物吸附解吸磷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铁氧化物的物相组成与自然界土壤和底泥中铁氧化物存在形态相似;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属于专性吸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在含铁氧化物的BG11培养基中培养铜绿微囊藻,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导致培养液中总磷(TP)和水溶性磷(SWP)浓度降低,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铜绿微囊藻在含吸附磷的铁氧化物而无磷的BG11培养基(4.02 < pH < 10.05)中能够正常生长,藻生长导致溶液pH升高是诱导铁氧化物解吸磷的主要因素,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以抑制三价铁向二价铁的转化。针对铜绿微囊藻诱导铁氧化物释放磷并被其吸收的机制,要控制富营养化水体蓝藻爆发,除控制外源磷输入外,应该抑制底泥中铁磷释放,或通过藻细胞的收集和移除来降低底泥中铁氧化物的磷负荷。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养猪场废水中加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并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研究了微波辅助絮凝对养猪场废水的前处理效果,考察了单一絮凝、单一微波和絮凝微波联用3种条件下对COD和NH+4-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硫酸亚铁是较为合适的絮凝剂,当投加量为50mg/L时,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23.5%和25.1%;投加助凝剂对提高絮凝效果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明显;敏化剂投加量为5g/L、微波辐射时间为30s的条件下,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48.4%和25.2%;和单一絮凝、单一微波相比,絮凝微波联用对养猪场废水COD和NH+4-N的去除率提高不是很明显,建议工程中不必联用。  相似文献   
5.
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膜反应器——摇动床反应器,并采用模拟生活污水进行了小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HRT=6h,DO=3~4mg/L,T=20~25℃,pH=7~8,C/N=20的条件下,该工艺可以达到最佳运行状况,有机负荷为0.64~3.00kgCOD/(m3.d)下,COD去除率平均达到85%,出水TN≤10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必须深刻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严格遵循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四全"安全管理原则,按照查思想、查管理、查技术、查纪律"四查"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安全排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对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针对施工企业,对"四查"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以供读者参考。查思想企业可通过专题研讨、自我反思、督导访谈等方式,重点检查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许多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工艺中氨氮降解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新型Biofringe填料设计一体化A/O摇动床工艺,对反应器处理石化废水的效果和运行参数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0.8h,回流比为3.5h,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NH3-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T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0%以上。通过1年多的小试,反应器具有动力消耗低,抗冲击能力强,操作稳定等特点,为进一步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体式A/O摇动床工艺处理石化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许多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工艺中氨氮降解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新型Biofringe填料设计一体式A/O摇动床工艺,对反应器的操作参数和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对氨氮去除负荷的影响较大,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0.8 h,回流比为3.5时,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NH3-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T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0%以上.通过一年多的小试,反应器具有动力消耗低,抗冲击能力强,操作稳定等特点,为进一步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六价铬Cr(Ⅵ)是工业废水排放中受严格控制的污染物之一,Cr(Ⅵ)污染废水的治理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三氯化铁(FeCl3)改性有机膨润土(organic bentonite modified by ferric trichloride,OBF),并研究它与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MBF)混合对Cr(Ⅵ)的吸附作用及作用机理,为MBF与水解盐改性材料混合使用提供理论依据。OBF是在有机膨润土与FeCl3·6H2O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制得,0.1g OBF对Cr(Ⅵ)溶液(20mg/L,50mL)去除率可达97.15%。采用此OBF和MBF混合对模拟Cr(Ⅵ)废水进行处理,测定处理后溶液的Cr(Ⅵ)浓度,分析其去除效果和作用机理。OBF对Cr(Ⅵ)去除率随着[OH1-]/[1/3Fe3+]摩尔比增加而降低;用MBF与OBF混合去除Cr(Ⅵ),形成的絮凝体密实稳定,易于沉淀分离;MBF与OBF混合对Cr(Ⅵ)的去除率随着MBF加入量增加呈线性递减关系,其线性方程为y=-0.0404x+0.936(R2=0.9678),OBF对Cr(Ⅵ)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t/qt=0.1355t-0.0831(R2=0.9979);选择在添加OBF之前先加MBF和FeCl3,结果既能增加对Cr(Ⅵ)的吸附,还有利于分离沉降。FeCl3水解形成羟基铁离子可以置换有机膨润土中的一些阳离子,使有机膨润土表面带正电,增加改性有机膨润土对Cr(Ⅵ)的吸附能力。MBF利用其本身所带官能团和黏滞性可对吸附了Cr(Ⅵ)的OBF凝聚沉降,易于固液分离。此研究结果将为低浓度Cr(Ⅵ)废水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滨海盐碱土成陆和复垦年代短,具有土壤含盐高、养分低和矿化度高等特点,增加了植物的定植难度,不利于盐碱地复垦和生态修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广泛存在于土壤生态系统中,自然界中90%以上的植物根系都能够与丛枝菌根形成菌根共生体,AMF能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抗旱、抗盐、抗重金属和耐酸性等)和适应进化,AMF分泌的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及其菌丝体促进土壤改良和培肥、保持土壤健康和可持续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高盐碱胁迫对AMF-宿主植物共生关系的影响,明确AMF的孢子萌发与生长、菌丝体对高盐碱胁迫的响应;重点揭示AMF提高宿主植物对矿质养分和土壤水分的吸收、改善根际盐碱土矿质元素有效性、调控宿主植物生理生化特性、调节宿主植物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激素参与下的分子调控等方面作用机制,详细诠释AMF提高宿主植物的抗盐性机理;结合滨海盐碱地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解析AMF在盐碱地治理中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和潜力,并结合AMF在盐碱地治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方向进行展望。AMF提高了滨海植物的耐盐性,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改善了土壤的微生态环境,AMF不能纯培养的特性限制了其在滨海盐碱地中大面积推广。基于此,今后在AMF菌种筛选、宿主植物的选择和菌种规模生产方面还需持续探索,从而为滨海盐碱地微生物复垦和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