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为了解决汾河公园景观水体因缺乏稳定充足的补水水源而导致的水景效果下降、水质逐渐变差的困境,考虑将再生水作为其主要的补水水源。使用EFDC—WASP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不同的再生水补水方案下汾河公园水质时空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当公园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联合水库水共同补水时,除TN指标浓度部分时段内出现超过V类标准限值50%的情况,其他TP、COD、NHf—N主要水质指标浓度均能有效地维持在地表水Ⅱ~Ⅲ类标准,并且叶绿色a浓度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该结果表明,再生水经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后联合水库共同补水方案可以作为汾河公园景观水系的推荐补水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成都市邛崃南河流域为案例进行研究。流域存在排污口众多、污染物来源广泛、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畜禽养殖布局不合理等环境问题。立足于全流域治理的理念,提出高目标流域水环境改善维护综合控制体系。首先,构建严格管控的空间格局体系;其次,以水质目标为准绳,打造"源头削减—过程拦截—末端深度净化"的污染物严格削减控制、深度净化体系;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监测网络体系;最后,全面落实河长制的要求,责任严查。  相似文献   
3.
以玉溪大河以北片区为例,论述了如何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对河道水质及入河污染来源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源头减排—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及河道自身水环境提升角度系统考虑,针对该片区点源污染严重、河道整体水环境较差的特点,提出以过程管控及河道自身水环境提升工程为主、源头面源污染削减为辅的设计策略,多工程措施综合施效,最终实现了片区水环境有效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天长市高邮湖流域水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邮湖属于淮河流域浅水型湖泊,为淮河入长江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根据高邮湖水质监测数据、现场调研勘察情况,天长市高邮湖面临着水质逐年恶化、支流水质不达标、湖滨生态带萎缩、养殖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城镇地区污水处理不足等突出水环境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导、水质达标为目标,实施分流域、分期系统治理的思路,近期对高邮湖流域污染严重的铜龙河、杨村河、王桥河三个流域开展重点治理,包括集镇排水系统完善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远期,为保证水环境治理的综合提升效果,将治理范围扩大,实施高邮湖、沂湖、洋湖综合整治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并开展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推行工作。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结合,尽快改善小流域河道水质,全面削减入湖污染物,最终实现高邮湖水质的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5.
以环滇池生态廊道为例论述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廊道总体规划思路。以环滇池区域良好生态本底为基础,从滇池生态保护与治理需求出发,科学评估区域现状问题与发展潜力,通过湖滨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流生态廊道建设和环湖慢行系统实施,贯通环滇池湖滨生态系统,形成一条依附于滇池沿岸并向城市内部渗透的生态绿脉,在进一步巩固夯实滇池生态保护治理成效的基础上,塑造集生态、文化、休闲多元功能于一身的环滇池生态保护屏障,推进滇池保护治理成果的共建共治共享,实现滇池自然生态系统与昆明城市生态系统的共荣共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