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于微生物酸性铁溶液烟气脱硫特性,实验构建了一套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在反应器中,利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酸性铁溶液进行了模拟烟道气SO2脱除实验研究.为寻求高脱硫率,实验研究了铁离子浓度、入口氧含量、细菌数和pH值的变化对脱硫率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液中Fe(Ⅱ)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含T.f菌酸性铁溶液的脱硫效果较高;Fe离子浓度在7.67 g/L左右时脱硫率最佳;入口气中氧含量、反应液中细菌数和pH值越高,反应液的脱硫率也就越高.反应液中的Fe(Ⅱ)离子浓度是一先扬后抑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酸性Fe(Ⅲ)溶液催化氧化S(Ⅳ)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庆柯  张永奎  梁斌 《化工环保》2004,24(Z1):73-76
烟道气SO2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酸性Fe(Ⅲ)溶液催化氧化SO2是研究最早、最多、应用最广的一项烟气脱硫技术,但对其机理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通过综述国内外的酸性Fe(Ⅲ)溶液催化氧化S(Ⅳ)机理研究进展,总结得出其机理为配位催化氧化;指出了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及其机理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鼓泡反应器研究了Fe(Ⅲ)离子与S(Ⅳ)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证明Fe(Ⅲ)离子催化氧化SO2的反应速度与Fe(Ⅲ)离子浓度并非是正相关,而是存在一个最佳脱硫率的Fe(Ⅲ)离子摩尔浓度(CFe(Ⅲ)T=0.13mol/L)。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脱硫率不断下降。随着O2含量的上升,S(Ⅳ)的氧化速率也随着增加。  相似文献   
4.
酸性Fe(Ⅲ)溶液催化氧化S(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酸性铁离子溶液在鼓泡反应器中进行了模拟烟道气SO2脱出实验研究.在总铁离子浓度为1 72×10-2~4 12×10-1mol·L-1、总S(Ⅳ)浓度为3 32×10-5~7 81×10-5mol·L-1、O2含量1%~10%(干重)、pH为0 8~2 2、温度为25~32℃的范围内,研究了水合Fe(Ⅲ)离子与氧化物之间的配合物反应.实验证明,在合适的操作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脱硫效果的总铁离子浓度(0 13mol·L-1),在Fe(Ⅲ)离子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小于0 13mol·L-1),反应液中的配合物主要是二聚羟合铁离子,其与亚硫酸配合物的形成与分解从而产生亚硫酸自由基是反应速度的控制步骤.当Fe(Ⅲ)离子浓度超过0 13mol·L-1后,由于多聚羟合铁离子、硫酸铁配合物等多核配位体的形成,使其在与亚硫酸根形成配合物时受到大基团的空间阻碍效应,使反应率下降.通过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提出了脱硫反应为配位催化氧化自由基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