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09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2002,(6)
近日,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第三次会议在香港召开。会议回顾和总结于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2001年各项专题工作;重点讨论通过并公布了珠江三角洲空气质素研究报告,并由香港政务司曾荫权司长和广东省许德立副省长共同发布了《改善珠江三角洲空气质素的联合声明》。自1998年9月第二次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召开后,粤港双方开展了珠江三角洲空气质素的调查研究,并列入合作小组的优先项目。目前,该课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何谓“责任关怀”(ResponsibleCare)?责任关怀是指一个化学品制造厂商在开展其业务的同时,对人身安全、健康和环境的重要性所采取的高度重视态度。其中特别强调社区的认知权和参与性。责任关怀的概念源于加拿大,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现已为全世界45个国家的化学品制造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过度消费导致的。青年是社会的未来。青年能否 转换消费观念,树立绿色消费模式,积极投身保护环境,直接决定了未来社会 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婷  钱子牛  易越  谢倍珍  刘红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2):5290-5298
反硝化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以电极为电子供体,在自养条件下完成硝酸盐去除过程.本研究以碳布(CC)为基底材料,分别制备获得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rGO-CC),聚苯胺修饰(PANI-CC)及二者复合修饰的CC电极(rGO/PANI-CC),并考察其作为阴极材料对反硝化生物阴极MFC产电脱氮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rGO-CC和PANI-CC的碳纤维分别被片层状rGO和网状PANI覆盖,而rGO/PANI-CC表面呈现PANI在附着rGO的碳纤维上团聚的形貌,均增大了碳布的比表面积.循环伏安测试显示,rGO/PANI-CC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活性.以rGO-CC,PANI-CC和rGO/PANI-CC为阴极构建MFC的产电能力分别提高了82%,24%和41%,其阴极对NO3--N的去除能力增强了23%,9%和13%.16S rDNA测序结果揭示修饰后电极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下降,StappiaPacacoccus属微生物的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反硝化作用是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去除最重要的过程.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精准测定含水层反硝化速率是反硝化过程的研究难点.选取潮白河冲洪积扇中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地下水创新野外基地作为研究区,基于野外原位试验和15N同位素示踪法提出一种含水层反硝化速率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综合体现了研究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并充分考虑了硝酸盐在含水层中稀释弥散作用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潮白河冲洪积扇中部某地地下26~28 m处于还原环境,含水介质以粉细砂为主,ρ(NO3-N)平均值为2.77 mg/L.②地下26~28 m反硝化速率在349.52~562.99 μg/(kg·d)(以N计,下同)之间,平均值为450.31 μg/(kg·d).通过与研究区含水介质、采样深度和硝酸盐背景值相似的国内外案例对比研究,初步评估结果处于合理区间.③测试结果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忽略中间产物NO2-和NO的计算方法、扰动采样方法、N2O的操作规范程度及采样频率等方面.研究方法为测定含水层硝酸盐速率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中硝酸盐转化过程机理研究、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及风险管控提供关键的理论支撑数据.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地块汇水区颗粒污染物的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海绵工程建设多集中在地块汇水区单元内开展,通过多个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协同完成地表径流水质水量的调控,但基于地块汇水区尺度下城市面源污染的产生和控制效果鲜有报道.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硬化率地块汇水单元内的面源颗粒污染物晴天累积、降雨冲刷、地表径流及径流输出负荷状况.结果表明,地块汇水单元内硬质路面是面源颗粒污染物贡献的最主要的下垫面类型,中硬化率(61.1%)地块和高硬化率(73.6%)地块路面街尘累积量分别约占汇水区单元的88.4%(2.22~12.51 g·m~(-2))和90.1%(4.99~33.43 g·m~(-2)),对径流SS的输出贡献比率分别约为91.7%(0.97~7.34 g·m~(-2))和90.5%(0.92~18.77 g·m~(-2)),降雨径流SS污染负荷占比分别约为95.2%和83.1%,经LID设施处理后输出径流污染负荷约为地表径流的24.0%和40.2%.硬质路面的街尘晴天累积及降雨冲刷以150μm为主,地表径流及输出径流则以50μm粒径段为主,同时地块不透水比例的增加,细粒径(105μm)颗粒物的累积及冲刷分布增大(24.4%和106.4%),而粒径50μm的颗粒物在路面径流中的分布减小(12.4%).屋面的街尘累积、冲刷及降雨径流的粒径分布状况与硬质路面大致相似,但中硬化率地块(1 000μm)和高硬化率地块(250~450μm、45μm)在3个粒径段范围的颗粒物累积和冲刷相较于路面街尘粒径分布明显增加(1 000μm:58.1%和108.5%; 250~450μm:72.9%和41.8%;45μm:59.2%和64.8%).以上结果揭示了颗粒污染物在地块汇水区尺度下的污染全过程(累积-冲刷-输出)分布及LID设施对地块整体SS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可为地块汇水单元内LID设施工程绩效的科学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OMI臭氧遥感数据,结合甲醛垂直柱浓度、气象数据以及经济数据,分析了2005~2015年兰州地区臭氧柱浓度时空变化格局,并探索了影响臭氧的新气象因子,总结达到臭氧污染的日照、气压等气象条件,确定影响臭氧柱浓度的主要人为源并确定其限域。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夏季柱浓度值最高,冬季、秋季次之,春季最低;夏季波动幅度最大,其余三季波动幅度较小且平稳。2)11年中,臭氧柱浓度具有较大的波动。2005年至2010年快速增长到最高值331.997 DU。2010年之后,臭氧柱浓度缓慢下降,2014年起有回升趋势。3)OMI遥感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根据AQI的线性关系划分了臭氧柱浓度的污染等级。结果指示了11年大气臭氧空间变化,2005~2009年5年间研究区全区空气质量一直处于良,2010年全区轻度污染,后两年污染逐渐减弱,2013~2015年全区恢复至良。4)根据兰州发展的趋势以及周边城市的关系,划分了兰州经济圈及功能区,并结合臭氧柱浓度空间分布图得出臭氧污染与经济特征的密切关系。5)正弦模型拟合后臭氧柱浓度变化趋势呈不明显的周期性,说明臭氧的人为来源贡献较大。6)创新探索影响臭氧污染的新气象因子(日照、气压等参数),并确定其重要人为源限域。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规划角度浅议城市道路噪声污染问题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兰州市近三年来交通噪声的特征在城市空间结构的背景上,以公众反映为尺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表明,(1)公众对不同城市空间结构上道路噪声反映均为起伏大、吵闹和一般不可接受;(2)部分区域噪声污染指标超标与早期规划有关;(3)近期道路规划和建设是噪声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基于规划基础上的环境问题规律性的研究和基于环境保护理念下的规划设计模式的研究将是今后环保专业和规划专业人员共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功能区大气细菌污染和城市绿地系统杀菌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测定兰州市城市不同功能区和不同类型绿地系统空气细菌数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功能区空气细菌污染状况,以及人流量和车流量与空气细菌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绿地系统的杀菌效应,指出各绿地系统杀菌能力:乔、灌、草>乔、灌>草、灌>草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