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针对生物滴滤塔系统脱硝效率偏低的问题,在原实验室装置基础上,对滴滤塔系统进行改进,并模拟燃煤烟气的特性,考察了重金属离子、氧气含量以及强化剂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并探究了生物滴滤塔系统对锅炉非稳定运行工况的适应性。结果显示:烟气内的重金属离子对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As离子和Pb离子对体系微生物组成的毒性影响最大,Zn离子的影响最小;氧气含量对脱硝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含氧量越低,脱硝效率降低幅度越大;强化剂组合结果表明,亚硝酸钠+Fe(II)EDTA的组合,强化效果最为明显;生物滴滤塔脱硝系统对锅炉非稳定运行工况适应能力较差,系统停运再启动,停运1周之内,系统经过10 d可以恢复至原来的性能,如果停运12 d以上,系统恢复则长达30 d。根据研究结果,为中试研究提出优化及研究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并以不同温度焙烧制备一系列CeO_2(ZrO_2)/TiO_2(CZT)催化剂,考察了CZT催化剂固相结构、酸量、比表面积等性能与催化活性的关系。采用XRD、BET、NH3-TPD、H2-TPR以及XPS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450℃时CZT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其在240~400℃的温度窗口内活性均高于90%,且具有较好的抗水和抗硫中毒能力。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催化剂表面的Ce和Zr原子进入体相晶格且Ce0.5Zr0.5O2向Ce0.75Zr0.25O2转变,导致催化剂的储释氧能力和氧化还原性能降低。另外,锐钛矿和金红石型TiO_2晶粒尺寸的增加,催化剂的有效比表面积和总酸量降低,因此CZT催化活性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而有所降低。换言之,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表面Ce4+的富集以及酸性位的增多均有利于NH3-SCR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SCR烟气脱硝系统中喷氨量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它不仅影响了脱硝效率,过量时,还会产生二次污染,危及下游设备。电厂运行中,锅炉负荷不断变动,传统PID很难实现喷氨量的最佳控制。应用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对喷氨量进行了控制,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PID控制器,尿素溶液流量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性能更佳,系统的动态响应较快且超调极小,即满足了工艺要求又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4.
王林  金保昇  沈凯  周长城 《环境工程》2013,(Z1):344-347
基于环境监管平台建立脱硫烟气SVR预测模型,通过Pearson系数、经验公式选择特征,利用网格寻参(gridsearch)、遗传算法(GA)以及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在5-fold交叉验证下对该模型优化、训练并预测。误差分析和比较表明SVR模型预测能力较高,遗传算法优化适应于此类数据训练,且SVR模型对于机组有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厨余垃圾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的污泥处理问题,利用厨余垃圾制备初沉污泥(PS),与污水处理的残余污泥(RS)混合制备了不同厨余垃圾比例的混合污水污泥(MSS)。采用TG-FTIR评估了含厨余垃圾的混合污水污泥的热解性能及逸出气体特性。质量损失可分为3个阶段:初步脱水阶段、主要分解阶段及连续轻微分解阶段。PS含量的增加导致反应速率提高和热解特性参数CPI增加,反应时间缩短,从而提高了污水污泥的热解性能。不同温度下PS和RS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差异,低温区(<300℃)基本不存在相互作用,中温区(300~550℃)为相互促进,高温区(550~850℃)为相互抑制。FTIR主要检测出CH4、CO2、H2O、CO、CO、SO2 6种气态产物及官能团,表明CO2是主要的气态产物,且随着PS含量的增加,逸出气体及官能团的产生均增加。相互作用不仅体现在质量损失过程中,也体现在产物演化过程中,PS50RS50呈现最明显的相互促进效果,可认为是最适合的比例。随着温度增加,产物普遍在500~600℃内达到最大值,可认为是最佳的热解温度。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锅炉负荷随动时喷氨量自动控制的优化,减少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尿素过量使用和避免氨逃逸,以尿素热解喷氨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算法和前馈反馈控制方法,以NO_x浓度、锅炉负荷以及氨逃逸为控制参数,提出尿素热解控制的优化方案,实现对SCR出口NOx浓度的自动控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该控制策略对喷氨量进行控制,结果表明,在锅炉负荷变动较大时能够实现出口NO_x稳定达标排放,氨逃逸小于2.5mg/m~3。  相似文献   
7.
水蒸气法制备污泥质活性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污泥和木屑为原料,采用管式炉水蒸气活化法,对流化床热解炉制得的热解炭进行制备活性炭的研究,分析了活化因素对活化效果的影响、亚甲基蓝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污泥活性炭浸出液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孔结构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化时间的延长和水蒸气流量的增加,活性炭的得率不断降低,亚甲基蓝的吸附值先升高后降低;污泥中添加20%木屑时制得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是纯污泥质活性炭的一倍多; 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准二级反应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亚甲基蓝在污泥活性炭上的吸附相平衡及吸附过程,平衡时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单层最大吸附量为71.43mg/g;污泥质活性炭的孔结构以过渡孔为主;浸出液中只有少量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法对钙镁铝类水滑石进行K2CO3改性,并进一步焙烧获得复合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在固定床实验系统上对K2CO3改性类水滑石吸附剂的高温脱除HCl(g)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究了K2CO3负载量、反应温度和初始HCl(g)浓度对其高温脱除HCl(g)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BET)、扫描电镜(SEM)及热重分析(TG)对改性前后的类水滑石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K2CO3改性后类水滑石吸附剂的脱除HCl(g)性能显著提高,K2CO3的最佳负载量为30%,过高的负载量会导致吸附剂的孔隙堵塞,吸附能力下降;2)在400~800℃的反应温度范围内,吸附剂的HCl(g)吸附容量在600℃时达到最高,为0.289 g/g;3)在不同HCl(g)浓度下吸附剂的脱除HCl(g)性能保持稳定;4)经500℃煅烧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小,吸附能力增强;负载K2CO3后类水滑石吸附剂的热稳定性有所增强。K2CO3改性后的类水滑石衍生吸附剂具有优良的高温脱除HCl(g)性能,为选择高效实用的高温HCl(g)吸附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