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西湖引流钱塘江后浮游动物的年平均数量(1214个/升)比引流前减少了73.4%,即降低了悬浮于水体的生物密度,相应地提高了西湖水体的透明度(比引流前提高了9.1cm)。轮虫类在夏、秋季的密度高于冬、春季,作者认为引流入湖的适时季节应放在夏、秋两季,增加引水量,以冲淡较浓密的生物数量,从而来提高湖水的清晰度。研究表明进水区小南湖的生物量较低(51μg/l),其透明度较高(77.3cm),而出水区少年宫湖区的生物量较高(332μg/l),其透明度则较低(43.7cm),说明各区受益的程度不同。文中建议应多方位的布设引水入湖的湖口,使引入的优质水匀布全湖。  相似文献   
2.
西湖自1981年开始引入钱塘江水。1981年引入水量为830万吨,1982年为678万吨,1983年3月止为64万吨。引流的目的,除补给西湖水源不足外,主要在于稀释西湖水质使之更适合风景湖泊的要求。在引水前的1978年19月——1980年12月,我们对西湖水体进行了浮游  相似文献   
3.
水体中的生物群落与水质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西湖的水生动物,除养殖鱼类外,大部分为微型或小型的动物。它们分布在水体的上、中、下层,大多行浮游生活,故称浮游动物。它们有浮漂的结构装置,又有游泳的运动器官。经调查,西湖的浮游动物约有二百余种,形态各异,构造特殊,有些肉眼可以看见,有些则得借助于显微镜。按动物分类学原理,可将它们分为三大类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