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重庆市南郊的南山是一个风景区,有林地约二万七千余亩,主要是马尾松林(Pinusmassoniana Lamb.),自八十年代起明显出现衰亡现象,目前约有85%马尾松植株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死亡率达35%左右.马尾松出现的症状是针尖坏死,针叶提早脱落,针长变短,树冠稀疏,枝条枯死,径向生长变弱等.  相似文献   
2.

Porous carbon is an excellent absorbent for pollutants in water. Here, we report a breakthrough in performance of porous carbon based on lignin prepared using sodium lignosulfonate (SLS), potassium carbonate and melamine as precursor, activator and nitrogen source, respectively. 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 tests confirmed that in-situ nitrogen doping greatly enhanced porous structure, resulting in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2567.9 m2 g?1 and total pore volume of 1.499 cm3 g?1, which is nearly twice that of non-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 Moreover, adsorption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at 303 K,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hloramphenicol was as high as 713.7 mg g?1, corresponding to an improvement of 33.7%. Further, the prepared porous carbon exhibited a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gainst metal ions and humic aci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confirmed to be an endothermic reaction dominated by physical adsorption, indicating that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is conducive to adsorp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nitrogen-doped lignin-based porous carbon prepared by in-situ doping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to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water pollution owing to its low cost, excellent pore structure and good adsorption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3.
紫外差分光学吸收法测量污染气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法,对紫外波段的SO2、NO、NO2污染气体吸收光谱进行了测量.得到了紫外波段的差分吸收截面.提出的分波段计算方法对混合气体测量的误差达到15%以内,测量精度与所选测量波段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市政脱水污泥的资源化,以污泥快速热解制备富氢燃气剩余半焦作为吸附材料,对刚果红(CR)模拟染料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采用响应曲面法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探究了吸附剂投加量、CR初始浓度、温度和溶液pH对CR去除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剩余半焦对CR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各因素对CR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为吸附剂投加量CR初始浓度溶液pH温度;最佳吸附条件下CR的去除率为98.97%,与预测值(99.61%)基本吻合;由交互作用响应曲面分析结果得出,适当的增加吸附剂投加量,降低CR初始浓度和溶液pH均有助于提高CR的去除率;污泥热解剩余半焦的XRD和FT-IR表征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含硅无机物,BET结果显示孔隙结构发达,可提供较多的吸附位点;吸附CR后,没有新的官能团产生,表明剩余半焦对CR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5.
若尔盖高原沼泽生态环境及其合理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隅,西临巴颜喀拉山,东抵岷山,北起西倾山,南至邛崃山,是一块完整的丘状高原,也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分布区之一。本文所述的范围包括若尔盖、红原、阿坝和玛曲等四县,流域上属黄河水系,泥炭沼泽面积达4600余km2。其中若尔盖和红原两县的泥炭沼泽,在60年代曾做过调查,70年代,地质部门在水文勘探中也曾对这里的泥炭沼泽有所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本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1982年起,我们在横断山沼泽泥炭调查中,又对上述四个县连续进行了四年泥炭沼泽考察。本文是这次考察总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sediments in the Yarlung Tsangpo River Bas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mainstream of the Yarlung...  相似文献   
7.
经1984—1986年的研究,在掌握三峡库区鸟类资源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已建水库鸟类的变动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影响鸟类的各种因素,研究这些生态因子对鸟类群落的影响,采用统计学方法量化三峡工程对鸟类资源的影响程度,作出定性、定量的预断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兴建三峡水库必将引起适应原有生态环境的鸟类群落在组成、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变化,一方面使珍稀鸟类、经济鸟类受到破坏,使已趋贫乏的森林鸟类更加贫乏;另一方面水禽资源将会增长。但总的影响是弊大于利。建坝150m和180m对不同群落的影响各异。高坝对森林和农田鸟类不利影响值均大于低坝30%;对水域鸟类的有利影响值,高坝为低坝的两倍。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建国以来福建省土壤磷及磷肥施用的研究成果,从中反映出亚热带地区土壤磷素的含量、固定、供应与有效化状况、磷肥肥效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雨洪管理领域最新的研究发展态势,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中的核心合集数据库为准,分析了1996-2017年国内外雨洪管理领域的研究情况,识别国内外主要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机构及人员,并对领域内的关键词及国家间合作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国际雨洪管理领域的研究态势,主要结论为:整体上近年来雨洪管理领域研究规模和学术影响力呈良好发展态势;大多数文献类型为学术论文;语言大多集中在英语;论文主要集中在气象学、环境科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从国家研究实力来看,美国在该领域占有绝对的优势;高被引论文主要发表在高质量的综合类期刊上,发文期刊仍以水文学、环境类期刊为主;对于关键词的分析表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重点集中在城市化、SWMM、径流、温度、水文学等.在当今城市化问题仍然突出的情况下,雨洪管理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对于模型方法和气候变化研究有待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