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适于环境样品中分子量大、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的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分离。参阅了国内外文献,例举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酚类、多氯联苯、酞酸酯类、联苯胺类、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条件及分离结果。  相似文献   
2.
两级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乳化液废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陆斌  陆晓千  徐竟成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4):191-193,196
采用两级所浮及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高浓度乳 化液含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和运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FS混凝剂有较好的破乳效果,二级气浮出水再经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后,CODCr和油总去除率分别为99.5%、99.9%,各项指标均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毒死蜱是目前全世界使用和销售量最大的有机磷杀虫剂之一。为探讨围生期毒死蜱暴露致8周雄性子鼠睾丸组织的氧化损伤,选择健康Wistar妊娠母鼠于妊娠期(gestation days,GD)第6天至子鼠出生后(postnatal days,PND)21天通过灌胃染毒0、0.75、1.35和2.70 mg·kg~(-1)剂量的毒死蜱,待雄性子鼠8周龄取左侧睾丸实施组织病理学检查,右侧睾丸用以检测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的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s,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的活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子鼠体重和睾丸、附睾脏器系数有下降的趋势(P0.05);而MDA呈升高趋势(P0.05)。各组T-SOD和1.35、2.70 mg·kg~(-1)剂量组GSH-Px活力的下降及2.70 mg·kg~(-1)剂量组GST活力的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可见2.70mg·kg~(-1)剂量组睾丸组织有明显的损伤,管腔中精液量减少,生精细胞脱落增多。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母鼠于围生期暴露于毒死蜱,可通过氧化损伤诱导子代雄性大鼠睾丸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的研究现状、处理方法及综合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归纳出了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领域、主要处理方法及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明确了突破农作物秸秆外表面物质结构实现完全降解和完成内部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高分子化合物降解转化是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指出了解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层面、法律层面和人文认知理念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为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体化间歇曝气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装置采取特殊的沉淀区构造,改变了活性污泥的循环流动方式,通过间歇曝气,反应区交替处于好氧/缺氧状态,达到了有机物高效去除、高效硝化反硝化及控制污泥膨胀的效果.该方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能耗低、流程简洁和操作管理方便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体化中小型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一体化间歇曝气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装置采取特殊的沉淀区构造,改变了活性污泥的循环流动方式,通过间歇曝气,反应区交替处于好氧/缺氧状态,达到了有机物高效去除、高效硝化反硝化及控制污泥膨胀的效果.该方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能耗低、流程简洁和操作管理方便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体化中小型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遥感能够直接反映植被生长信息,但目前观测时间较短;树轮资料可以弥补遥感手段的不足,但往往缺乏与植被生长状况(如植被生产力)的直接关联。已有研究往往计算不同植被指数指标和树轮指数的相关性,并基于此来重建长时间尺度的植被动态信息。但基于相关性所选取的指标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空间对比研究。以沂蒙山区为研究区,选取能够有效表征植被年初级生产力的生长季NDVI累积值指标,利用Bootstrap法建立了其与树轮宽度的关系,重建了20世纪初期以来植被动态时间序列,并分析了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沂山地区生长季NDVI累积值的多年平均值为7.36,低于蒙山和塔山地区;蒙山地区植被状况呈现好转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植被好转趋势更加明显,而塔山和沂山地区植被无显著变化。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动态存在较显著的2 a、4 a或8 a尺度的周期变化,与生长季帕尔默干旱指数及平均温度的周期变化相一致,但干旱指数与植被动态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本研究综合运用树轮与遥感技术发展了长时间尺度植被动态时间序列重建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技术融合基质、植物、微生物及工程构造为一体,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过程的综合作用,可以对低污染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总结该技术主要工程形式、应用研究进展及常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天津生态城水环境建设现状,以景观水体水质保持为核心目标,提出了人工湿地系统多途径多层次技术的应用方案,形成以大型人工湿地工程为依托的水系构建总体工程方案,这样就可以为该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nanotechnology has caused a great concern. Many in vitro studies showed that many types of nanoparticles were cytotoxic. However, whether these nanoparticles caused cell membrane damage was not well studied. F2-isoprostanes are specific products of arachidonic acid peroxidation by nonenzymatic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are considered as reliable bio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investigated the cytotoxicity of different nanoparticles and the degree of cellular membrane damage by using F2-isoprostanes as biomarkers after exposure to nanoparticles. The human lung epithelial cell line A549 was exposed to four silica and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SiO2 (15 nm), CeO2 (20 nm), Fe2O3 (30 nm), and ZnO (70 nm). The levels of F2-isoprostanes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F2-isoprostanes’ peak was identified by retention time and molecular ion m/z at 353. Oasis HLB cartridge was used to extract F2-isoprostanes from cell mediu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O2, CeO2, and ZnO nanoparticles increased F2-isoprostanes levels significantly in A549 cells. Fe2O3 nanoparticle also increased F2-isoprostanes level, but was not significant. This implied that SiO2, CeO2, ZnO, and Fe2O3 nanoparticles can cause cell membrane damage due to the lipid peroxidation.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cellular exposure to metal oxide and silica nanoparticles on the cellular F2-isoprostanes levels.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充分利用已有环境监测站点数据进行人群精细化暴露评估的目的,同时解决某些待测人群社区周边无监测站点时数据的选择问题,以保定市作为大气高污染研究城市,基于现场监测和Kriging(克里金插值)空间分析方法,明确了在研究大气污染物人群暴露时,某一个固定监测站污染物数据的代表性问题.研究表明:对于大气中φ(SO2)、φ(NO2)、颗粒物及其组分,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代表性一般为5~6 km;对于φ(CO)、φ(O3)和φ(VOCs),它们在城市不同地区的空间分布更为均匀,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代表性范围更大.通过使用Radial Basis Functions(径向基函数,RBF)、Local Polynomial Interpolation(局部多项式插值,LPI)、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反距离权重插值,IDW)、Kriging、Kernel Smoothing(内核平滑插值,KS)和Diffusion Kernel(内核扩散插值,DK)等6种空间分析方法对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发现,Kriging方法对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时可使预测值和实测值间的偏差小于10%,准确度最高.因此,在进行某城市某点位的污染物人群暴露浓度预测时,若该点位周边5 km以内有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则可用该点位的监测值代替;若5 km以内没有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则可基于最近监测点位的污染物浓度进行Kriging空间插值,从而获得该点位的污染物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