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从涉铅企业生产工艺及物料特征出发,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和《重金属污染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技术规范为依据,对涉铅企业环境风险源项及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类型进行辨识、归纳和归类,为涉铅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应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1植物油脂对矿物油测定影响 :豆油含量小于原油 4倍时影响小 ,相对误差 <5% ,大于 1 0倍时误差 >1 5%。2动物油对矿物油测定的影响 :猪油含量小于矿物油 2倍时 ,原油测定误差 <5% ,大于 1 0倍时相对误差 >2 0 %。 3动植油小于1 0 0 mg时 ,加 1 .0 g氧化铝 ,吸附效率均在 90 %以上 ;动植油含量为 2 0 mg或 50 mg时 ,只需氧化铝0 .5g或 1 .0 g即可满足分离要求 ,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 ,本法操作简单并适合各种油的测定。氧化铝对矿物油中动植油脂脱除实验研究@李纪云$石油大学炼制系!山东东营257062 @李德军$北关油田钻井三公司!河南南考 …  相似文献   
3.
模拟氮沉降对苗圃地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人工喷施氮H4NO3建立了一个模拟氮沉降增加梯度系列,在近18个月的试验处理期间,研究了2003年7月、10月和2004年2月、5月这几个不同季度苗圃试验样地土壤动物群落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实验分为5个处理组:对照、低氮、中氮、高氮和倍高氮,分别接受0、5、10、15、30g/(m2·a)的氮沉降量。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总体上随氮处理的加强而持续显著地增长,土壤有机氮含量也持续升高,土壤酸度则不断下降。采样期对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丰度和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影响,总的来说,土壤动物群落随试验处理期加长而持续增长。土壤动物群落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异特征,土壤I层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II和III层。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动物群落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施氮处理明显有利于土壤动物群落的发展,但也具有明显的阀值效应。与对照样地相比,各施氮处理样地土壤动物群落水平整体为高,而且随试验处理时间的增加这种差异有加大的趋势;氮沉降增加处理与取样期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除了2月取样,中氮处理土壤动物群落水平都处于最高水平,而对照处理一般处于最低水平,这种趋势在最后一次取样中最为明显;氮沉降处理与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之间也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在土壤I层,从对照至倍高氮处理,土壤动物群  相似文献   
4.
罗攀  陈浩  肖孔操  杨利琼  文丽  李德军 《环境科学》2017,38(6):2577-2585
土壤胞外酶在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关于土壤胞外酶活性的主控因子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偏碱性的钙质土壤区域相关研究尤其缺乏.本研究以典型喀斯特山区(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地形条件(不同坡位和坡向)、不同树种(厚壳桂和伞花木)下的表层土壤(0~15 cm),测定了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6种水解酶的活性及相关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运用方差分解,并结合多响应置换过程以及冗余分析技术分析了地形、树种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树种和坡向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地形、树种和土壤理化性质共同解释了土壤酶活性变化的55.3%,其中土壤因子是影响酶活性改变的主要因子,解释了44.2%的变异.而冗余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土壤因子中,pH、总氮和无机氮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指标.研究首次量化了喀斯特地区小尺度内地形、树种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研究也说明了在喀斯特山区小尺度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可由土壤理化性质来表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作为省会城市的铁路客站旅客发送不断增加,旅客列车发送对数也随之增加,客站的用水量也呈现上升趋势。本文就云南省会城市——昆明站的旅客发送量与客站用水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旅客发送量增长与用水量增加状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6.
氮素是生态系统重要的限制性养分元素之一.研究氮素转化特征对于了解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喀斯特地区氮素转化特征的认识十分有限.同时,喀斯特地区正开展一系列的生态恢复工程措施,生态恢复将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产生何种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在广西环江县喀斯特区域选取3种典型的植被恢复阶段(草地、灌丛、次生林),以农田为参照,采集0~1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净氨化速率(净氨化率、真菌氨化和细菌氨化)、净氮矿化速率(净氮矿化、真菌矿化和细菌矿化)、净硝化速率(净硝化、自养硝化、异养硝化、真菌硝化、细菌硝化)及相关土壤理化指标,研究喀斯特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氮素转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喀斯特生态系统硝化速率很高,土壤无机氮主要以硝态氮形式为主,其中自养硝化和异养硝化分别占净硝化速率的80%和20%.添加真菌和细菌抑制剂后,氨化速率增加,而硝化速率下降.另外,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氮矿化和硝化速率逐渐增加,而氨化速率逐渐下降.其原因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有机碳、总氮、硝态氮、微生物量及氮获取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这些发现为认识喀斯特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特征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浅谈铁路噪声污染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噪声包括机车辆辐射的稳态噪声和列车运动有亲的间歇声。综合铁路噪声的声级分析,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昆明,铁路噪声的平均值分别为70、71、72和68dB(A)为治理铁路噪声,除对新建铁路作好规划外,对既有铁路应采取加强声源控制,改善线路结构,提高机车质量,设置档声屏障和种植隔离林带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硫化物预处理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土壤中硫化物测定预处理方法━━━━氮气吹气法的试验装置、预处理酸度、温度、吹气时间及载气速度等条件的研究和改进。以多孔吹球代替单孔吹管 ,在土壤的水溶液中加入NaOH、EDTA和Vc ,以NaOH -EDTA -TEA(三乙醇胺)代替Zn(Ac)2-NaAc为吸收液 ,并采取了逐步加压吹气方法 ,通过对回收率、精密度及底泥对比试验 ,效果提高显著 ,回收率由原方法的40%~60 %提高到90 %以上 ,吹气时间缩短了20 % ,装置简单 ,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