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20世纪以来,一系列具有全球性质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日益凸显,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困境。无论是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或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还是从消费的公平性角度来分析,纵欲享乐的消费主义方式都有很多无法回避的罪责,它不仅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且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正是通过对工业文明消费观的反思和批判,可持续消费伦理应运而生。可持续消费通过控制自身的消费保护资源、降低污染强度实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伦理目标;通过节制过分的物质欲望、追求精神生活的完善增进了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伦理关怀;通过正确处理人类自身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强化了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伦理责任,可持续消费所具有的三维伦理向度,使其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消费方式的全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成为人类应对危机理性的自觉和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评述了我国在土地、森林、草原、渔业、野生动物、水、矿产等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的立法体系。分别概述了我国这些资源的基本特征和面临的问题,介绍了为解决这些问题,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所颁布的所有法律和行政规定以及一些地方性法规,特别是对这些法规和有关法规的主要条款作了较深刻和较为系统的评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含油污泥危害性大、难处理的环保难题,以实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开展了含油污泥热解实验研究,优化了热解工艺,并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在催化剂加量1.2%、热解温度为420℃、停留时间3.0 h、加热速率12℃/min、N2流速为90 mL/min条件下对含油污泥进行热解,结果表明:热解油回收率 可达72.35%;热解回收油品质有较大的改善,产生的不凝气体组分可用于燃烧供热,热解残渣热值较高,可制成燃料重复利用,实现了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提出了大地域生态破坏经济损失估值技术(程序、技术分类、技术估值含义)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分析方法(内容、项目分类、边界、时空尺度、量纲、指标设置原则、参数确定原则、分析模式和计算公式),然后对广东、海南、云南、四川、江西、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东等11个省、自治区的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进行分析计算和估值,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结构分析、分区分析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保护区投资现状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费问题是多年来困扰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和管理的难题。笔者在对40多个自然保护区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渠道和投资水平,分析了全国自然保护区投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开辟自然保护区经费渠道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该项目对百余年来 ,我国学者对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农、林、牧、渔业方面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调查资料 ,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展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 ,以及在全世界所处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也展现了我国科学在这一领域所进行的艰巨劳动和卓越贡献。研究成果分 :引论、中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受威胁情况、中国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已采取的措施、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评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国家能力建设以及需要投资的估算和效益分析。中文本近 73万字 ,英文本约 90万字。这是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保护展览》于1982年4月5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幕了!这是我国第一次较大规模的为宣传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及普及大自然保护科学知识,以推进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举办的展览。我国的疆域辽阔,南北横跨寒、温、热三带,再加上第四纪冰川冰化作用不强烈,使我国具有动植物种属异常繁多,各类资源极其丰富的特色。但是多年来,由于乱砍滥伐,乱捕乱猎,任意出口,以及烧山毁林,盲目围海、围湖,致使生态平衡破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污泥生物炭对矿区河道受污染的疏浚底泥中Cu、Pb和Cd的固化效果,以市政污泥为原料在500℃缺氧条件下制备污泥生物炭,结合扫描电镜、FTIR和XPS等表征手段,分析污泥生物炭投加比对疏浚底泥中3种重金属形态分布和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生物炭的投加可提高疏浚底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化形态,投加比为1.0%时,疏浚底泥中Cu、Pb和Cd稳定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分别提高了37.7%、42.9%和42.4%。污泥生物炭主要通过络合反应和沉淀作用固化重金属,经污泥生物碳固化后,底泥中Cu、Pb和Cd的浸出浓度分别由处理前的0.8763,0.0574,0.0185 mg/L降低到0.2527,0.0106,0.0013 mg/L,浸出浓度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限制,处理后的疏浚底泥可进行资源化利用,基本不会产生重金属二次溶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滹沱河系为忻州市最重要的排洪排水系统,其水质对城市环境及下游地区有重要影响,通过2004-2011年地表水的监测数据、水资源量的统计数据、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及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来分析影响滹沱河系水质的原因.结果表明:滹沱河系地表水污染变化趋势可以分为2个阶段——水质恶化阶段和水质改善阶段,总体上以2009年为拐点,在改善阶段严重污染河段的污染物降低至Ⅳ类标准;一般情况下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河道水量、降水量与水质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532(p< 0.01),河道水量、降水量对各河段水质改善作用有限,水质丰、枯水期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2009年前,水质恶化主要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关,相关系数为0.689(p<0.01),其次为生活污水排放,相关系数为0.465(p< 0.05);2009年后污水处理厂的达标运行使河段水质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经费问题是多年来-直困扰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难题。笔者在对40多个自然保护区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渠道和投资水平,分析了全国自然保护区投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开辟自然保护区经费渠道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