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社会脆弱性的理论内涵,结合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两方面着手,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3个关键指标,运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2001—2016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自然灾害的社会脆弱性,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理分析工具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湖北省各地级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从空间层面上看,湖北省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存在明显的"梯度化"和"极差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整体处于自然灾害中度脆弱性状态;②从时间层面上看,湖北省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多以波动递减为主,呈现出"由区域大差距、高社会脆弱性向区域小差距、低社会脆弱性格局演变"的趋势。该研究可为湖北省区域综合防治减灾规划、韧性城市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影响地质灾害易损性及其防治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两次超效率DEA模型,结合地质灾害的成灾原理,在得出我国各省(市)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值的基础上,对各省(市)地质灾害防治效率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灾害易损性及其防治效率水平均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程度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农户经营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关系到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影响到农村生态系统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武汉城市圈及长株潭城市群内的650个农户为有效样本,分析了农户经营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及其五种表现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劳动力投入行为中收入来源、家庭人均收入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常住人口、家庭人均年收入对生活垃圾污染分别有显著正、负面影响;②农户文化程度越高,越能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③经营规模越大,农业面源污染越严重,而对其它四类表现形式影响不显著;④农业投资力度越大,为提高产量而会造成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及水质污染;⑤农户经营组织行为中,有机肥施用行为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这些未施用的有机肥又会加剧生活垃圾污染,而且有机肥使用越多,农业面源污染及水质污染也就变弱。另外,参加技术培训会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和水质污染。可见,农户经营行为更多地是在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农业面源污染、水质污染及生活垃圾污染,对空气噪音污染及工业转嫁污染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几年随着矿产资源持续大规模的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日益恶化。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体行为倾向的研究还十分少见。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采矿权人的行为受每一方具体行动的影响,因此本文选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各个治理主体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行为倾向及其博弈关系。文章首先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体的行为倾向;其次运用混合战略博弈模型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与采矿权人的利益互动关系,并得出了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的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情况纳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完善保证金制度等都能够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治理。最后通过对博弈模型均衡解的分析提出了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变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研究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变迁规律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区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2000年至2010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变迁的驱动因素,并通过运用熵值法揭示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变迁规律。结果表明:①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变迁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前者包括地形地貌因子和气候变化因子,后者包括人口与生活因子、农业技术进步因子、农户生产经营因子和工业生产因子;②除地形地貌因子由于数据可获得性及其缓慢演化特点未予分析外,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因子总体上对农村生态环境变迁影响较小;由于生活垃圾排放量增加人口与生活因子对农村生态环境变迁产生了负面影响;而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资物资的依赖性降低以及工业清洁生产的倡导,农业技术进步因子、农户生产经营因子和工业生产因子对农村生态环境变迁产生了较大的正面作用;③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2000年至2004年基本保持在相同水平,而尽管在2005年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由于存在滞后效应,直到2006年出现拐点。从2007年开始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开始显著提升,同时,随着两型社会建设配套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批准,两型社会建设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且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可见,试点区两型社会建设成效已经显现,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力度,同时有效保持对农资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与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成反比,而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与当前国家的自然灾害领域研究水平以及国家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分不开。对此,本文在简要归纳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与危害的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成果予以评述,并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三个方面展望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这对于完善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体系,提升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弹性是降低地质灾害系统经济损失的主要方式,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准确定义和精确测量,其降低灾害损失的有效性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为此,在比较区分生态、工程、组织、规划、心理等不同学科领域弹性概念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系统的基本构成,对其经济弹性进行了操作化定义和数学描述.进而,在描述了地质灾害系统作用过程后,指出地质灾害系统的经济弹性是一个四维结构的概念,这对于准确衡量地质灾害经济弹性,提升其效率与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