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政策执行是政策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政策执行的本质是主体之间考虑利益得失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推动行为主体执行或违反政策。农户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直接利益主体,农户自身利益需求与补偿政策的差异表现为补偿满意度,明晰农户补偿满意度影响因素,对解决农户利益需求缺位,提高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执行效率意义重大。本文在理论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补偿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区域扬州市刘集镇农户补偿满意度调查,应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成本效益及政策认知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补偿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补偿满意度受其自身和家庭禀赋特征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较多、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户,对农村土地的依赖性较低,补偿满意度会相应提升。(2)农户补偿满意度受成本效益因素显著影响,提高耕作便捷度、改善出行交通,会降低通勤成本,增加受益感知,进而提高农户补偿满意度;而日常消费上升、原有宅基地面积较大,会增加农户参与整理的成本投入,降低农户补偿满意度。(3)农户补偿满意度受政策认知因素明显影响,正面的政策制定评价、较高的政策执行满意度及农民收入增加的价值认同,均将提高农户补偿满意度。因此,应合理评估宅基地价值,重视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长期影响评价,综合考量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实施前后农户的总成本和综合效益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以优化利益分配格局。并通过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完善、规范政策执行机制等措施提高整理区农户的社会福利及政策认同。  相似文献   
2.
根据区域建设用地的极限供需状况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控政策,有利于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实现和建设用地的精细化管理。以扬州市为实证区域,构建基于资源环境容量约束的建设用地极限供给与经济发展驱动的建设用地极限需求的测度模型,以期为区域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控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扬州市建设用地极限供给总规模为 162 686.44 hm,未来建设用地可拓展空间总体上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2)扬州市建设用地极限需求规模为 158 164.63 hm,南部地区高于北方;(3)扬州市建设用地极限需求不会突破资源环境容量约束的极限供给上限,其中仪征市和高邮市的极限需求规模超出极限供给规模,市区、江都区和宝应县极限需求规模小于极限供给规模;(4)仪征市与高邮市应根据极限供给规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发展对土地要素的过度依赖;市区和江都区可构建区域的协同一体化发展战略,适当扩张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区域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宝应县应注重耕地保护,予以适度的建设用地指标倾斜,促进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 关键词: 建设用地;供需分析;区域分异;扬州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