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为实现缺水区域水资源灾害提前预测,从水足迹视角(考虑蓝水、绿水和灰水),构建了区域水资源足迹灾变预测模型,并以天津市为例,综合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算法,按照生产用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和污水排放4个方面对2000-2009年天津市水资源足迹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天津市近10年的水足迹数据(每年介于60亿~80亿m3之间),并以此为基础数据进行了精度较高(年均相对误差为0.012 8)的灾变预测,得出了天津市将在2011年和2015年左右发生水资源足迹下灾变,所提预测方法可为缺水地区水资源灾变预测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我国资源再生利用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选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Gini系数、Hoover系数以及EG系数,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总体水平上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对2004-2009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各个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从2004年开始就处于较高水平,由极高寡占转变为中度寡占市场,趋向合理化发展态势;②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聚集度较高,属于再生资源产业高水平专业化地区,而湖南省以外的其他内陆地区发展水平均较低;③新古典经济、新经济地理和政策制度三方面因素分别对产业聚集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规模、对外开放度均与再生资源产业集聚水平正相关,是近期影响产业聚集的关键性因素,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都将有利于产业聚集。最后,针对这一结果提出了增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聚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