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三峡库区几种林下苔藓的保水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三峡库区三种森林类型(松栎混交林、栓皮栎纯林、马尾松纯林)林下苔藓储量调查分析及其持水特性试验,得到不同森林类型林下苔藓储量、最大持水量、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苔藓储量最大(12.93t/hm^2),松栎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林下苔藓储量相同(9.47t/hm^2)。松栎混交林林下苔藓最大持水量为5.36mm,栓皮栎纯林为5.73mm,马尾松纯林为6.26mm。研究结果还表明,三峡库区林下苔藓持水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与森林类型无关。在只有苔藓覆盖情况下,不同森林类型林内不产生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时的最大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雨强分别为:松栎混交林林地5.36mm,5.820mm/h;马尾松纯林林地6.26mm,7.420mm/h;栓皮栎纯林林地5.73mm,6.060mm/h。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土壤流失时间分布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坡面土壤流失以耕地砂砾化面蚀和有部分植物覆盖坡面的鳞片状面蚀为主,该地土壤流失研究结果表明,由以上两类面蚀导致的土壤流失量月分布与月降雨量的分布基本趋势一致,二者呈现较为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地面坡度>30°的裸地土壤流失量达5000t/km3·a以上,覆盖度≥0.70的林地土壤流失量<500t/km2·a,该流域土壤流失量为1544.14t/km2·a,产沙量为694.86t/km2·a  相似文献   
3.
云南高原典型林分林下枯落物持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森林枯落物具有重要生态水文功能,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云南高原湖泊纳帕海流域3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储量、持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下枯落物储量最大,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 Suk.)次之,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灌丛最小,林下枯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大小排序表现出和枯落物储量相同的顺序;不论是储量、最大持水量还是有效拦蓄量,各林分枯落物都表现出半分层大于未分解层。3种林下枯落物在0~2 h内吸水较快,在10 h后吸水速明显减缓,用对数方程对3种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量与浸水时间进行拟合,用幂函数方程对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进行拟合,结果显示相关系数都较高。  相似文献   
4.
5.
种群空间格局分析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格局形成的潜在生态过程。本研究以重庆四面山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变量和双变量函数分析了样地中杉木林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种群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四面山杉木林共调查到乔木65种、灌木31种、草本20种。杉木种群径级结构呈衰退型,表现为以大树为主,中树次之,无小树;腺萼马银花、元江栲、细枝柃等种群径级结构呈增长型,表现为以小树、中树为主,大树次之。(2)在0~25 m尺度内,杉木种群呈随机分布,栲和元江栲呈聚集分布,而腺萼马银花、细枝柃、光叶山矾和长蕊杜鹃等4个种群则在小尺度下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呈现出随机分布的趋势。(3)生物学特性以及生境因子的差异导致杉木林主要种群间空间关联差异较大,杉木与元江栲和腺萼马银花种群之间呈负相关,而与光叶山矾、栲和长蕊杜鹃种群呈无相关,因此,在该区杉木纯林的近自然改造上,应优先考虑竞争力强的乡土树种,如长蕊杜鹃、栲、光叶山矾等进行混交。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林地土管特性及其对管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互连通具有一定通透性的土壤大空隙称为大孔隙,亦可称其为土管。根据土管成因不同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即土壤动物流动导致的土管、植物根系形成的土管、土壤裂隙形成的土管和土壤水分运动形成的土管。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至少存在两种成因的土管,即植物死亡根系形成的(生物性)土管和由土壤裂隙形成的(地质性0土管。由降雨导致水分在土壤大孔隙中的运动过程称为管流,管流是优先流的主要形式之一。管流的产生对于降雨而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管流开始出现一般较开始降雨时间推迟3-4小时),管流的产生与降雨强度、降雨量和土壤水力特性等要素有关,相同条件下管流流量和降雨强度及降雨量呈正相关,管流特性不仅与土管的成因有关,而且与土管在土壤剖面的位置也有一定关系。由于土管内部粗糙程度和分枝合流情况不同,土壤前期降雨量、本次降雨强度影响也造成管流的水文过程产生差别。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护人们免遭激光辐射的危害,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激光辐射国际标准。此标准涉及波长范围为200毫微米-1毫米的激光器,其中包括所有主要的金属加工用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钇铝柘榴石激光器,玻璃激光器和红宝石激光器等。标准还规定了激光辐射的安全工作范围,并根据其危害程度对激光器进行了分类,对激光产品的制造者和用户提出了要求、技术性能规格及安全保护措施。(译自《美国机械师》1985年第5期)IEC颁布激光辐射国际标准@张洪江  相似文献   
8.
黎建强  张洪江  程金花  王幸  吕文星 《生态环境》2010,19(11):2574-2580
在调查分析长江上游现有坡耕地植物篱的配置方式、生长状况和室内分析植物篱-坡耕地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和颗粒组成的基础上,对3种坡耕地-植物篱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坡耕地-植物篱系统中,植物篱能显著改善和提高植物篱带内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植物篱带内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平均质量分数比带间坡耕地土壤分别提高了59.1%、83.5%、56.2%、83.3%、149.6%、14.0%、153.1%,植物篱带内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比带间坡耕地土壤提高了21.6%。植物篱带内比带间坡耕地土壤沙粒质量分数减小了9.4%,粘粒质量分数增加了21.6%,在植物篱系统中土壤粘粒质量分数与土壤养分含量在3种植物篱系统内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自篱间坡耕地至植物篱带呈增加的趋势,至植物篱带下土壤粘粒和土壤养分含量减小。  相似文献   
9.
10.
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体系构成与布局的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体系主要由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护滩林、道路防护林及四旁植树等林种构成。多功能防护林布局一是要遵循不同地貌部位的立地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功能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改善环境等生态功能;二是根据防护对象及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因地制宜、因害设施布设不同的防护林林种;三是以保障库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使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最有效、最合理地得以利用;四是在多功能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五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六是在树种选择上实行乔、灌、草相结合。林种配置上,网、带、片相结合;七是以防护林为主,多林种协调发展,使三峡库区防护林体系结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