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一位中年妇女不慎将手夹在压面机内……"3月18日,汉中市汉台区消防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陕西理工学院学生食堂内,只见该妇女的左手被压面机死死"咬"住,鲜血直流。由于伤者的手掌被卡在轴承下,要想取出来,必须对压面机的缝隙进行扩张。但是该压面槽内部实施救援的空间非常小,强行扩张伤者会受到二次伤害,消防人员只好放弃扩张器械救助。他们一面安抚受伤者情绪,一面使用工具将压面机外  相似文献   
2.
PM2.5浓度值增加对大气能见度、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采用2015年长三角地区监测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PM2.5污染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PM2.5年均浓度值为54.54 μg/m3,季节变化总体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季节性周期变化规律,1月和12月为一年中PM2.5污染最严重的月份,污染范围最广,5~9月是PM2.5浓度值优良时段,日均值春季和冬季的波动周期较短而剧烈,夏季和秋季波动周期相对较长而平缓。(2)201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PM2.5年均浓度值整体上从江苏到浙江呈减少趋势,具有北高南低,局部突出的特征。(3)长三角地区城市PM2.5浓度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低值集聚主要分布在浙江沿海地区,高值集聚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4)燃烧排放的烟尘和前体物的二次转化对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有显著影响。风速和降水量是影响PM2.5浓度的两个重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3.
空气质量的改善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及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中国268个城市2007-2016年的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 Emissions,NOx)排放量数据,首先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析了268个城市NOx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采用一种新的空间分异性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从空间异质性视角探讨了NOx排放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EOF第一模态特征向量的高值出现在京津冀地区、山东半岛的淄博、潍坊、济宁和临沂,以及长三角的上海、无锡、南京、苏州和杭州;低值则集中在西南的云贵地区、东南的广东、福建及西北的宁夏.②年尺度上NOx排放的时间系数变化大致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非线性波动.③因子探测分析结果显示,民用汽车总量对NOx排放分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城市人口和工业总产值.不同风险因子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因子的作用,其中,城市人口与人均GDP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强度最大,工业总产值与民用汽车总量的交互作用强度次之,人均GDP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交互作用强度排第3.④风险区探测结果显示,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中的城市人口、人均GDP、工业总产值、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全社会用电量和民用汽车总量均与NOx排放呈正相关.京津冀、山东半岛和长三角等发达城市为NOx排放的高风险区,是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的多个风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遥感反演PM_(2.5)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R/S和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了1998~2014年我国PM_(2.5)时空格局、空间变化特征以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998~2014年期间,最高只有24.67%的国土面积上,PM_(2.5)浓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年平均准则值10μg/m~3的要求;PM_(2.5)浓度小于10μg/m~3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台湾、北疆,内蒙古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年均PM_(2.5)浓度大于95μg/m~3的地区主要是南疆和华北平原。1998~2014年期间,全国61.84%的国土面积PM_(2.5)浓度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了3.91μg/m~3,上升最大值为39.1μg/m~3。其中,呈显著上升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华北平原,且未来部分地区仍呈增长的趋势。PM_(2.5)浓度上升的驱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排放,其中,南疆的PM_(2.5)主要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尘气溶胶,而其他地区PM_(2.5)主要来自人类活动排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