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老龄化现已成为当今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口老龄化进程与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是未来人口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北京市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1995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县域尺度老龄人口分布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北京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各区县差异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中心四城区老龄人口比重较高,近郊区老龄人口比重较全市平均水平低,远郊区老年人口比重又有所回升;同时,北京地区老年人口各区县的空间分布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中心老城区呈现不断增强的集聚趋势,而远郊区的老年人口扩散效应明显大于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是揭示生态与经济互动关系及其系统耦合要素演变过程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农牧模式的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是开展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利用黄土丘陵沟壑区各监测站数据和吴起县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坡度等数据,模拟分析了吴起县种植业作物产量与泥沙流失量随人均梯田面积的变化特征,评价了吴起县草畜业生态经济耦合现状并模拟分析了预计可达到的生态经济耦合指数.结果表明:坡耕地改梯田不仅能小幅度增加作物产量,而且能大幅度减少泥沙流失量,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耦合指数可以定量表征生态经济耦合过程及其状态,吴起县目前农牧模式生态经济耦合过程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草畜业模拟生态经济耦合指数仅为992.20 元/t,大规模开展舍饲草畜业不可行,未来需在加强草场管理和合理载畜的前提下,逐步取消禁牧(放养羊)政策.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建国以来广东省粮食生产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广东省1987~2004年分县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区域差异定量分析与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省近18年来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制定粮食宏观政策、保障广东省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广东省人均粮食占有量与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增大;1987-2004年,广东省粮食生产中心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粮食产量出现严重滑坡,粤东粤西地区处于低水平的相对稳定的粮食生产状态,而北部山区粮食产量经历了明显先升后降的过程,但在全省粮食生产的地位逐渐提升;珠江三角洲和粤东地区各县市区地域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较大,18年间波动幅度也较大,而北部山区与粤西地区各县市区地域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较小,变化幅度也较小;影响广东省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种粮比较收益低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产值构成的大幅下降以及经济体制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周侃  徐勇  汤青  陈雯  李丽娟  李平星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3865-3870
由于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增加尚未脱钩,当前中国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的结构性、根源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在生产生活污染源头治理上仍然面临排污基数大、溢出效应强、空间跨度广等难题,亟需强化污染源管控精准落地、建立健全面向污染源头的环境空间管控体系,以降尺度与融合化空间管控形成更加精准、严格、高效的环境空间管控制度,系统提升环境空间治理效能.本文基于区域环境功能和环境承载力视角分析了环境空间管控体系的科学基点及优化逻辑,从降尺度建立分区分级管控体系、形成融合化环境管理机制、嵌入多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夯实环境空间管控信息化支撑等方面提出新时期环境空间管控转型与体系优化路径.此外,研究团队结合典型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案例实证,从人类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过程和格局入手,按照"驱动机制解析—分区分类管控—环境效应评估"的主线设置了"环境空间管控研究"专栏,以期为污染物源头减排及环境空间管控技术方法探索、环境综合治理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西西江沿岸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测算和评价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是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论文在建立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多要素分步式算法及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 空间分析技术,利用1:5 万DEM数据、1:10 万土地利用图、县级行政区划图和各类保护区分布图,测算和评价了广西西江沿岸20 km 范围内及沿江主要城市周边后备适宜建设用地的数量、等级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西江沿岸20 km范围内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 962.6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4.82%;来宾和柳州接壤的柳江东岸存在一个后备适宜建设用地富集区域,具有成片集中开发利用的前景。南宁和柳州2 市城区周边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数量较为丰富,具备进一步规模性开发和建设的用地条件;百色、崇左、来宾、贵港和梧州5 市城区周边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相对较为有限,未来建成区规模的拓展应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居民福祉与国土空间规划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星  周园  汤青  刘晔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273-1287
我国城镇化已经步入中后期发展阶段,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建构。国土空间规划正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的关键。本文提出增进居民福祉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梳理了居民福祉内涵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居民福祉的主客观测度指标体系与方法,归纳了影响居民福祉和幸福感的综合影响因素。借鉴国外空间规划经验,建议把增进城乡居民福祉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之一,并在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注重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研究、灾害风险评估与韧性城市建设、三生空间优化、社区生活圈规划与精细化管理和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系统等。城镇化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居民福祉提升,需要关注和加强城市合理等级体系、城市人口流动格局网络、半城镇化与就近城镇化模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与均等化、气候变化、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以及快速城镇化下人地关系演变等新型城镇化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用上海市煤气公司杨树浦煤气厂直立连续式碳化炉(伍特炉)生产后小于9毫米的中温焦屑为原料,试制一种廉价的固体吸附材料(即本文中所指“ZWJ炭质吸附剂”)用来处理该厂经两级处理以后的外排水,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一、ZWJ炭质吸附剂的试制“ZWJ”炭质吸附剂是由ZWJ原料经实验室小型活化炉活化而成。1.实验设备。实验室用小型活化炉是由马沸炉改制的。马沸炉的炉温用可控硅恒温控制器控制。待活化料与小瓷圈以一定比例混合后,置于优质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