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
湖北省湖库洪水调蓄能力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是抵御湖区水系洪水灾害的天然屏障,而水库是现代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肩负着防洪减灾的重任。为探明湖北省湖库洪水调蓄能力,选取湖泊可调蓄水量、水库防洪库容作为评估指标,通过构建湖库洪水调蓄能力评估模型,分析全省湖库洪水调蓄能力及空间分异特征。结论如下:(1)湖北省湖泊、水库综合洪水调蓄量为416.02×108m3,其中湖泊可调蓄水量为79.69×108m3,水库防洪库容为336.33×108m3,分别占湖库洪水调蓄功能总量的19.16%和80.84%;(2)湖泊可调蓄水量较大的地区包括武汉、荆州、鄂州、黄石等地市以及鄂东丘陵、江汉平原,而单位面积湖泊调蓄洪水能力较强的地区为鄂州、黄石、咸宁、黄冈,其值分别为405.99×104、400.31×104、392.32×104和391.22×104m3/km2;(3)水库防洪库容较大的地区主要为鄂西山地的宜昌和十堰,分别为119.18×108m3和 103.03×108m3,占全省防洪库容总量的66.06%,而鄂州、天门和神农架水库防洪库容极小,不足全省水库总防洪库容的1%;(4)湖库综合调蓄能力空间分布特征与水库洪水调蓄能力空间分布相一致;从湖泊、水库洪水调蓄能力的构成来看,以湖泊防洪为主和以水库防洪为主的地市不相上下,水库在湖北省防洪体系中占绝对主体地位,同时湖泊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针对湖泊萎缩、水库险病等突出问题,可以通过退田还湖、除险加固等工作提高湖库综合调洪能力。本研究可为湖北省湖库防洪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湖泊;水库;洪水调蓄功能;空间分异;湖北省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A级物流企业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7、2012、2017年中国A级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A级物流企业发展阶段特征差异明显,不同等级发展存在不平衡,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发展格局。(2)A级物流企业分布格局总体呈现“南(略偏西)—北(略偏东)”的空间分布态势,且沿东部沿海逐渐向内陆地区扩散;A级物流企业经历了“二核多中心”—“三核多中心”—“三核多中心连片发展”的空间分异格局。(3)A级物流企业在省域单元的分布具有空间集聚特征,集聚程度先增大后降低;冷热点分布格局虽有变化,但仍然较为稳定,冷热点格局的梯度变化特征较为明显且逐渐增强。(4)影响中国A级物流企业空间分异格局的核心因素主要为市场规模、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地区经济实力等,且影响程度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A级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均大于各因素单独作用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以血吸虫病典型流行区湖北省公安县为研究区,以行政村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和分组分析方法探究公安县钉螺空间分异规律,进而运用逐步回归、地理加权回归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公安县钉螺分布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如下:(1)公安县钉螺密度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特性,形成2个较大的热点集聚区;综合考虑公安县钉螺密度水平和空间连接性,将公安县划分为高、中、低3个钉螺密度区。(2)人口密度、水网密度、水田比例、春季NDVI和秋季NDVI是公安县村级尺度钉螺密度主要影响因素,其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3)从整个研究区来看,两因子交互作用均产生非线性增强(NE),即两因子交互作用于钉螺密度时要比单因子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从钉螺密度类型分区来看,高、中钉螺密度区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有双因子增强型(BE)和非线性增强型(NE);而低钉螺密度区各因子交互作用均产生非线性增强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江汉平原乃至全省钉螺及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县级规划是中国“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落实单元。面向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借鉴经典地理设计(Geodesign)框架并拓展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构建Geodesign国土空间规划框架,重点对框架下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流程、关键问题、主要任务及方法与技术支撑进行分析。模型是框架的核心。“评价模型”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开展国土空间生态风险评价;“变化模型”以“智能决策”为目标,融合多目标规划与人工智能算法,衔接指标约束与空间管制;“影响模型”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提出公众参与规划的思路与方法。Geodesign国土空间规划框架需要传统方法、技术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与共同支撑。本文拓展了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方法论研究,贡献了生态化、智能化、人本化规划理念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