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国外人口与环境关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和论争已经持续了200多年。近年来这个问题进一步引起重视。但是,由于这个领域研究的多方面复杂性。因此。在人口与环境关系研究中,不仅存在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巨大分歧,也存在研究内窖上和方法上的不同。本研究在大量阅读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外人口与环境研究的思想理论、研究方法、研究的热点问题等方面进行圊顾和评述,从而为有关方面提供一个国际社会对人口与环境领域研究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资源是一个城市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资源,而且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资源,因此常常成为决定一个地区或者城市承载力的最"短板因素"而受到极大重视。北京市作为北方干旱缺水城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显得突出。本文选择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首都北京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定量的动态的分析。模型中考虑了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以及南水北调水量等供水因素,同时考虑了工农业发展用水、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量的变动及其用水结构等变量以及它们的变化核相互作用对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并对上述因素未来的各种变化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如果按照目前的供水和用水标准以及用水结构,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下降;南水北调水量的进入虽然能够缓解水资源承载压力,并较大幅度提高北京市人口承载力,但是随着人口规模扩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北京市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会再次出现下降,因此南水北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承载压力过大的问题。而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和改善用水结构将对北京市人口承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西北地区(陕、宁、甘、青、新)地处中国内陆.自然环境条件严酷。经济发展落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使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和隶属度函数对西北五省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为中级协调水平,宁夏、甘肃和青海三省区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新疆处于初级协调。西北五省区要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降低人口生育率。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附加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模不断膨胀,超过1 000万的超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人口规模过大、增长过快以及带来的城市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北京作为一个人口超过2 000万的超大城市,不仅具有超大城市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首都所在城市的特点。本文在厘清北京人口增长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政策模拟,考察不同政策导向对未来北京市人口增长趋势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如果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按当前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发展,未来北京人口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30年将突破3 000万人,2050年将接近5 000万人,城市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2单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对调控人口作用有限。3适当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挤出大量的低端劳动力,人口调控效果明显。4户籍制度的适度放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来人口规模,但对人口总量的减少并没有起到作用。5与单纯采用一种政策调整相比,多种调控政策并举调控人口的效果更佳。由此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决不能搞"大而全"和千城一面,尤其不能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和总量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不顾后果和不择手段地追求GDP。否则城市人口规模的无序扩大就很难避免,也很难治理。对于北京而言,发挥其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以及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才有利于人口的有序发展。另外,政府在人口调控方面必须有所作为,但也不能对人口调控进行大包大揽,取代市场。政府要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势而为,出台相应的系列综合性调控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对人口调控起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全面了解新疆各区域水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以及实际存在的人口压力状况。对于深刻认识干旱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分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对新疆不同区域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密度指数以及人口承载压力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区域对比分析,得到了一些基本结论:①不能一概而论机械照搬联合国关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人口密度的临界标准。各地应该有适合当时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的人口承载密度标准,而且这些标准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②新疆当前平均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密度是11人左右,大于联合国制定的干旱区人口密度临界标准,但小于半干旱区临界值。整个北疆的人口承载标准是23—26人/km^2,南疆的人口承载密度介于7.3~8人/km^2之间。各个地州之间也有较大差异。③目前新疆总体上看已经略微超载,人口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比较大。而人口压力最大的地区在南疆塔里木盆地以南三个地州,人口严重超载。④从干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来说。必须对生态用水予以充分考虑。才能在承载量研究中兼顾资源与环境对人口的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简单回顾与述评有关定量研究人口在生态环境中作用程度所采用的方法的基础上,认为无论是通常采用的统计学模型或是其他固定函数模型等,都有较大的弊端。而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这类问题,具有较好的优势与可行性。为此,本文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为例,建立了该流域人口变动与生态环境退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的基础上,演示了该流域近20年来源流段、上中游段和下游段各种不同人口变动条件下下游出现的各种生态环境后果,并与实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