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新区是高新科学技术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转移的重要载体,国家高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基于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国家级高新区的效率进行评价。研究采用基于SBM松弛变量的动态网络模型,在研究中将高新区跨期活动因素纳入到动态效率的测量,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局限于生产活动的投入产出分析忽略组织内部的连接性的缺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国家高新区的生产效率和研发效率由于部门之间的连接效率与转换效率较低使得高新区绩效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点;其次,生产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取决于技术效率的改进,同时研发部门效率取决于技术进步水平,此外,研究发现多数高新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相似文献   
2.
环境规制及其在中国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政府出台了大量的环境规制政策来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以求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政府的环境规制,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从宏观层面对我国整体环境规制效率进行研究的文献还比较少,而且多数学者都是利用环境治理来代替环境规制作为变量对其绩效进行测度的。本文从环境规制工具、环境规制效应以及环境规制绩效评估三方面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就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在环境规制效果评价方面多用的是层次分析法,而在环境规制效率评价方面多用的是DEA方法,就分析结果来看,环境规制工具主要有"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和市场化环境规制工具两类,前者相比较后者在节约成本方面具有较多的优越性,但却缺乏技术激励;严格的环境规制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却对FDI的流入产生抑制作用,且对产业绩效的影响还不能确定;目前我国环境规制水平无论从效果角度还是从效率角度来看都不是很高,且省域间的差距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依托创新技术而产生的新能源产业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能源结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从技术路线制定过程的视角出发,对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技术预见和技术路线图三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在技术研发方面,大多学者只对新能源技术现状进行分析,缺乏技术指标及量化模型,主观性过强;在技术预见方面,主要使用德尔菲法,同时结合文本挖掘法、情景分析法等方法,主要针对某产业(如太阳能发电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缺乏对新能源产业整体性预测;在技术路线图方面,现有研究主要是在技术扩散模型或专利分析法基础上制定路线图,国内研究多基于主观论断,对路线图进行描述性分析,可见在新能源产业技术预见方法和技术路线制定方面还有待于学术界更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