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发达国家工业绿色化过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绿色化 ,即工业企业面对来自政府、公众、市场的环境压力 ,调整其思维和行为方式 ,减少污染 ,使整个投入、生产及产出过程与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目标相协调。发达国家工业污染增加的趋势有其新特点 ,工业企业环境压力的作用强度随时间发生变化。在不同时期 ,企业对环境压力做出的响应也有所不同。我国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 ,环境问题突出。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和管理的经验 ,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揭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本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更经济、更有效地保护太湖流域水环境,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过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长江流域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以统计数字为基础,分析了90年代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速度,上中下游发展的差别,产业结构转换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过程,研究表明,长少流域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增长方式以粗放方式为主,一方面是依赖于大量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是依赖于消耗大量资源,并以牺牲部分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上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入世后产业发展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外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外向度水平仍然较低,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耦合关系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太湖流域水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太湖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具有表征意义的太湖水体的TP、TN、COD浓度不断上升。将水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因素归纳为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城市化、土地利用等四个方面,将其与太湖流域水环境耦合、得出探讨性结论:太湖流域人类活动与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大致经历了干预、干预-弱制约、干预-制久、干预-强制约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人类活动特征。太湖流域水环境恶化经历了几十年,而水环境修复则需要人类更长时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褐色土地再利用经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过程的改变,一些传统工业企业纷纷外迁或者倒闭,从而遗留下有污染的土地,即褐色土地.本文在引入褐色土地概念、总结发达国家褐色土地再利用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褐色土地再利用现象,并提出褐色土地再利用的几点建议: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机制;二是增加房地产开发透明度,信息公开化;三是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引导公众参与;四是加强城市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经历了提出、发展和形成3个阶段,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意义,应用引力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进行计算,并用Mapinfo90专题地图显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发展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部“双核”城市群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沿海放射长廊,中、西部“次增长点”构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多级体系,沿海发展轴对中、西次增长点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区域内部的经济联系度由沿海向内陆山区随着距离成本的增加呈现出衰减规律;区域内陆各城市之间的彼此经济联系强度较弱,其中山地地形条件和距离成本是海西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主要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7.
企业外部环境压力的强弱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闽江流域公众对工业企业外部环境压力认知的调查研究,一方面了解到目前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从公众的角度看政府、新闻媒体、科研机构、金融保险机构以及公众自身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反映出闽江流域企业外部环境压力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问题提出闽江流域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因素量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大小受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工艺及设备水平、管理政策、环境法规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选取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的主要污染排放指标,重点分析工业经济规模、工业行业结构、工业技术进步以及环境治理投资等因素与工业水污染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政策的实施,工业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引起工业废水的显著增加。从制造业结构看,有些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对其结构调整比较敏感; 相反,有些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对其结构的调整不敏感。工业技术进步和环境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负相关,说明工业技术进步、环境污染治理对于减少工业水污染排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耦合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太湖流域水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 2 0世纪 6 0年代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 ,具有表征意义的太湖水体的TP ,TN ,COD浓度不断上升。本文把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因素归纳为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城市化、土地利用等 ,将其与太湖流域水环境耦合 ,得出探讨性结论 :太湖流域人类活动与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大致经历了干预、干预—弱制约、干预—制约、干预—强制约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人类活动特征。流域水环境恶化经历了几十年 ,而水环境修复则需要人类更长时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