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流域生态服务市场的研究进展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在对流域生态服务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方法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市场开发的典型案例和研究进展,对中国的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实践进行了诊断。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诊断,认为流域生态服务市场的形成应具备的条件是:流域上下游生态服务供需矛盾尖锐、公众对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的认可、流域生态服务形成机制清晰、可操作性的规则、清晰的产权、良好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定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标准是流域保护、管理和生态补偿立法的关键环节,而生态补偿标准的定量化评估,是目前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关键技术.本文根据金华江实地调查,从上游供给成本、下游需求费用、最大支付意愿、水资源的市场价格4个方面剖析了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支付的标准及定量估算方法.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跨区域水质水量指标的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是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河流水质水量的跨行政区界的生态补偿量计算办法,将实行统一的流域和区域综合环境管理纳入到流域地区政府的责任范围内,即将流域水体行政区界河流水质和水量指标设定为生态补偿测算的综合指标值中。本研究首次尝试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流域生态补偿的水质评价,并提出依据水权和对全流域GDP的贡献度或比率的方法进行流域水流量的测算。同时,提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的原则、模式、流程及计算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理论上的测算,解决了流域生态补偿中利益主体责任不清的弊端和补偿执行不力的缺陷,并为流域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执行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流域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和水资源的准公共物品特性,上游保护、下游受益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流域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努力和发展受到限制的损失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成为流域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举措。为了保证北京市的清洁饮用水源,北京市和中央政府实施了《21世纪初期(2001—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工程化草坪生产基地设置污泥发酵产物施川处理,对在草坪应用的杂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污泥发酵物料的掺人增加伴生杂草总量2.92~6.67倍。主要伴生杂草种类为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inn)Gaertn),与对照相比,污泥发酵物处理的牛筋草密度增加O.84~1.67倍;种籽主要来自于污泥物料。适当增加施用深度和预喷施除草刹可昆著降低伴生杂草密度约50%。  相似文献   
6.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变化较为显著,研究该地区耕地变化的趋势与驱动机制,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绍兴市作为典型案例,探寻该市耕地数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揭示该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绍兴市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显著,耕地呈现逐年减少的总体趋势;耕地减少以建设占用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结构调整为主,以基本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和人们生活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主要动因.研究结果可为绍兴市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促进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压力也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建立针对处理处置的公众参与机制。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相关法律制度现状以及中国生活垃圾公众参与的情况,参与积极性不强,参与渠道和方式有限,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立法忽视公民的环境权和参与决策权。指出要在中国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全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并全面建立废弃物处理处置信息公开制度,并贯彻实施,必须明确环境权和采取信息公开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变化较为显著,研究该地区耕地变化的趋势与驱动机制,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绍兴市作为典型案例,探寻该市耕地数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揭示该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绍兴市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显著,耕地呈现逐年减少的总体趋势;耕地减少以建设占用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结构调整为主,以基本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和人们生活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主要动因。研究结果可为绍兴市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促进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