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
排污权初始分配是进行排污权市场交易的前提和基础,为排污权交易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文章以广州市为区域研究单位,在现有排污权初始分配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展开排污权初始分配研究。基于企业的发展规模、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性、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现状以及企业运用技术治理环境的投入这4方面的因素,构建了二氧化硫初始排污权分配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建立二氧化硫初始排污权分配的AHP层次分配模型。并以广州市火电行业为例,引入排污数据,具体研究了广州市火电行业的初始排污权分配方案,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赋值,在最终得到的分配结果中,发电量多少、脱硫设施效率和二氧化硫去除率获得的权重最大,在分配中是主要考虑的指标。从分配结果看,各企业获得的排污权分配量较合理。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政府构建排污权交易市场,进行排污权初始分配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的农业资源面临危机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其成因 ,并提出了应提高农业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合理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保护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9~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Frontier4.1软件测算了我国各省区历年工业用水效率值,还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各省区分为高效率组、中效率组、低效率组进行工业用水效率差异分析,接着选择自然资源、经济水平、工业发展、工业结构、用水结构和政府影响这6个因素,构建Tobit回归模型对这6个驱动因素分全国、高、中、低效率组样本分别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我国工业用水效率平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值差异较为明显;工业用水效率整体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我国各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处于一种较快的增长趋势且地区间的工业用水效率差距在不断缩小;人均水资源量与工业用水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经济水平驱动因素和工业发展驱动因素都与工业用水效率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合理的工业结构可以显著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政府作为对于工业用水效率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逐步迈向工业大国,工业用水占据总用水量的很大比例,水资源是工业的血脉,但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工业节水就成为我国的燃眉之急。工业节水政策的制定必须基于对我国工业用水影响因素的动态作用机理的把握之上,因此,本研究正是对此进行深入探究。本文以VAR模型为基础,对中国工业1993-2012年的用水量、总产值以及出口额三个变量的数据进行不影响时序的对数标准化处理,检验出变量间具有相关性系数0.95以上的高度相关性,单位根检验中,变量数据经过了一阶差分之后都是同阶平稳、并且通过了5%水平的协整检验,确定了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然后,根据变量数据对VAR模型的回归方程进行参数估计以及特征值的检验,确定了VAR模型的参数值和稳定性,继而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确定了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图表形象具体地展现了中国工业用水影响因素间的长期动态作用过程,最后通过预测方差分析将各个影响因素对中国工业用水的整体作用进行量化分解分析。通过多层次的综合分析,总结出我国工业用水量及其影响因素(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长期动态作用机理:工业用水量和总产值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用水量限制了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因此必须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工业出口对用水量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弱,但是用水量已经制约了我国工业出口的增长,我国面临出口转型的压力;我国的工业用水量对各项影响的反应都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工业节水需要长期稳定的策略,不能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5.
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流域水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也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财产。公共财产的特性往往表现出所有权的虚无,流域内的每个团体或个人都难以界定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去维护流域水环境不受污染及可持续利用。流域水环境污染就是一种公地悲剧,本文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在市场机制和政府管制两种情况下的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状况,并比较了两种善的优劣,得出实施排污交易制度是我国将来进行流域性水污染防治的一种发展趋势。排污权交易制度可使企业真正成为排污和治污的主体,并在购买排污权和冶污之间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最后,也强调了政府在水环境管理的协调、组织和制约方面的必要性。政府应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