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研究进展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外关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年来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文章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基本特征、研究形式进行了探讨。在经济与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主要3种表现形式:①对投入产出模型、非线性的扩展型生产函数及新古典经济模型等经典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②以协调发展指标、环境承载力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评判;③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表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未来对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应该注意:通过采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相结合的方法来减少环境数据欠缺的限制;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注重探究经济与环境背后作用机制;通过拓宽环境指标、模型改进、改变内生缺陷等方式来完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  相似文献   
2.
选择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产生量4个指标,从横向的空间作用关系及纵向的时间作用关系对沈阳经济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演化关系进行了动态综合分析.对于空间作用关系,采用完全分解模型,利用沈阳经济区内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经济与环境关系分解为经济规模效应、空间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判定了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工业废物排放的增减变化而带来的区域环境压力扰动程度.对于时间作用关系,选择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依次对指标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VAR估计、Johansen协整检验及向量自回归的VEC修正,进而对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指标前期与当期作用关系进行了长期修正与短期校正.结果表明:对于工业废物排放,技术效应发挥了最突出的减量作用,经济效应的增量效应凸显,而空间结构效应的作用不明显;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产生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均经历了由波动到平稳的过程,但在研究期内GDP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保持GDP与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物产生各自的均衡关系,对各变量的优化有促进作用,而保持GDP与工业废水排放的均衡关系,则对各变量的优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对近年来国际低碳航空发展和航空减排实践的转变,引入灵敏度分析方法改进碳计算器模型,组合机型、LTO循环/巡航操作阶段、航线网络模式等外部性要素,基于单架次航班航迹点实际数据进行了京沪航线碳排放环境损害评估,并基此分析了机型替代后的碳排放环境损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机型间和相同机型内部,分别受机型本身和滑行时长影响致使单架次航班碳排放环境损害存在差异,既表现出大型飞机较高碳排放环境损害的普遍规律,但也有例外。若使用相同机型,中心-辐射航线网络模式的碳排放环境损害较高;若使用不同机型,2类航线网络模式的碳排放环境损害并不确定。基于客流需求的研究发现,飞行频率对航空碳排放环境损害的影响更为关键,采用点对点航线网络模式以大型飞机降低飞行频率能减少绝对碳排放。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产业系统生态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环境效率分解为与产业系统运行过程相对应的源头预防效率、清洁生产效率和末端治理效率,从系统整体协同视角构建整合不同过程效率的生态效率度量模型,并以吉林省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吉林省在推进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实践中,末端治理仍是优先选择,其次为清洁生产,最后为源头循环,具有清晰的次序性;②不同类型城市在生态效率路径选择方面存在差异,综合型城市侧重于源头循环,而资源型城市更依赖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③吉林省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发展水平从2002年的0.40增长到2008年的0.49,增幅为23.59%,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处于脱钩状态;④吉林省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发展质量指数整体水平较高,而且在波动中趋于上升,增幅为7.19%;⑤吉林省产业系统生态效率从2002年的0.35上升到2008年的0.46,增幅为32.48%,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发展水平对生态效率进步的贡献度为72.64%,未来应重视提升生态效率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探析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化特征并辨别其影响因子有助于积极应对区域老龄化发展。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分析了1995—2020年日本县域与中国省域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明了日本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演化过程中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发现:(1)日本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均呈增长趋势,但中国增速高于日本。两国人口老龄化重心均表现出向本国东北方向偏移的趋势;两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变化幅度均较小,但日本呈波动式外延态势,中国则呈整体扩大局部收缩态势。(2)国内生产总值、基本医疗保险/国民健康保险参保人数、公园面积比例3个指标对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演化特征具有正向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医院床位利用率、人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比例3个指标则产生负向影响。(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子空间演化影响力日本高于中国,且促使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演化呈现分化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基本医疗保险/国民健康保险参保人数、公园面积比例、医院床位利用率、人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比例5个因子的空间演化影响力日本均低于中国,且促使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演化作用趋于分散。(4)双因子交互作用下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