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江-瑞昌地震虽然震级较小,但震源深度浅,加之本地为历史少震地区,设防水准低,量大面广的非标准砖混和砖木房屋破坏较严重,造成13人死亡和多达20亿的直接经济损失.这充分暴露出我国少震地区城市防御力不足的弊端,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注意地震灾害风险的规避.本文介绍了本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情况,例举了地震区内不同结构类型房屋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和震害特点,并根据本次地震现场房屋安全性鉴定工作的实践和多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经验,对本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20 0 1 0 1 2 6印度西北部的普杰地区发生了 7 8级强烈地震。对这次强震事件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的数值产品资料 ,分析了以普杰为中心整个西亚范围内 ,事件发生前后共计 6个月的月平均辐射场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发现自震前 2个月至震时当月 ,普杰地区始终是一个辐射 (热 )场的高值中心 ,震后明显消散。据此认为印度大地震有可识别的预警信息 ,提出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及其产品 ,有可能为“突破”短临地震预报开拓出一种新的预测技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青海玉树7.1级地震震害特点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震害现场调查资料,对其震害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阐述了震区环境及其地质构造背景,对断层效应及场地效应等也进行了分析,并归纳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日本新潟地震救灾行动及对我国地震应急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7.0级城市直下型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这次地震的灾害与震后救灾行动,简单分析研究了日本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内容,并结合我国防震减灾现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日本新潟地震救灾行动及对我国地震应急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7.0级城市直下型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这次地震的灾害与震后救灾行动,简单分析研究了日本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内容,并结合我国防震减灾现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列出2005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资料,总结了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和特性。最后列出了1990—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相应数据,并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列出2009年中国5.0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年度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资料,总结出2009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和特性。最后对自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侯建盛  李洋  宋立军  卢永坤  袁志祥 《灾害学》2015,(2):100-101,143
介绍了2014年连续发生的云南景谷6.6级地震与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情况,从地震烈度、房屋建筑震害、人口密度、次生灾害与地理环境等致灾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总结了两次地震灾情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2003年中国大陆震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列出2003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资料,总结了2003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和特性;最后,列出了1990-2003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相应数据,并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震救援行动中的医疗力量配置分析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席梅  侯建盛  刘爱兵 《灾害学》2007,22(4):138-142
强烈地震在造成大量建筑物倒塌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如何快速有效抢救埋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如何快速救治因建筑物倒塌的压伤人员,如何有效防止灾后的疾病肆虐,在简要分析了几次国际地震救援行动的医疗力量配置情况之后认为,合理配置的医疗力量和快速的医疗救助行动将可以极大程度地抢救垂危的伤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