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涛  冯文凯  胥良  吕键 《灾害学》2011,(4):110-115
在对大量文献和典型矿山地质调查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所导致的结果(资源损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出发,筛选出合理的评价因子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通过进行现状—预测—综合评价最终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并将评价方法应用于实际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表层岩溶带是喀斯特地区水分重要的赋存与运移空间,是该地区水文过程的重要控制因素,其发育受气候、岩性、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选取贵州普定县陈旗流域典型山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山坡剖面曲率描述山坡地形,利用探地雷达现场勘测表层岩溶带发育厚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表层岩溶带发育特征及其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喀斯特山体地形低凹处具...  相似文献   
3.
天然文岩渠流域土壤水分渗漏和氮素淋失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DNDC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对黄淮海平原的典型平原小流域——天然文岩渠流域的土壤水分渗漏和氮素淋失状况进行了模拟.水氮控制田间试验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1 m土体日储水量、下界面硝态氮浓度、土壤水日渗漏量和氮素日淋失量的模拟均较理想,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4(n=40)、 0.66(n=49)、 0.89(n=40)和0.94(n=39),均方根误差则分别为15.66 mm、 2.66 mg·kg-1、 9.00 mm和0.94 kg·hm-2.模型在流域范围的模拟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在多年平均气象条件和常用水肥管理模式下,土壤的水分年渗漏量在220~327 mm之间,氮素年淋失量在73.1~100.6 kg·hm-2之间.水氮淋失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淋失最严重的区域为固定细风沙土、砂土分布区,淋失时间主要集中于施肥、灌溉或强降雨之后.灌溉措施不当,施肥盲目以及土壤自身保水保肥能力差,是导致土壤水肥流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IPCC的质量平衡方法对填埋、好氧堆肥、厌氧发酵产沼发电、“压榨预处理+干组分焚烧+湿组分厌氧发酵”等不同厨余垃圾处理组合模式进行了碳减排潜力分析.研究发现,“压榨预处理+干组分焚烧+湿组分厌氧发酵”组合模式碳减排潜力最大,相对于填埋处理, CO2减排量为947.6kgCO2/t.以深圳市为例,如果2011年厨余垃圾全部进行“压榨预处理+干组分焚烧+湿组分厌氧发酵”,全年可实现上网发电4.5亿kW·h,同时减少CO2排放量201.4万t.  相似文献   
5.
从发生的众多事故中不难看出,事故的发生与当事人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息息相关,因此,思想上的隐患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咱们班组利用样品来前这段时间开个班组安全会,啦啦大伙在开展班组'安全生产月'活动以来,都做了些什么?" 这是济南分公司质量中心控制分析二班班长付建国在交接完班后说的话.  相似文献   
7.
周四下午,中国石化济南炼化公司质量中心控分班长室。“以前开班组安全会。都是讲讲案例、安全规定等,这次不讲这些了。这次班组安全活动以深化开展‘我要安全’为主题,每人讲述一个自己在工作中或生活中发生的事故,大家互相学习借鉴。”控分三班班长韩淑梅来了个开场白。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中国石化济南炼化公司新项目建设进入高潮期,现场管理难度加大。济南炼化工程HSE管理组积极推行确认、纠正、曝光、配合"安全管控四步"四步法,有力地保证了现场施工安全。确认。HSE管理组日常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资质是否具备,各项体制和规范是否健全,人员是否到位等;以及安全用电、脚手架的搭设、安全帽  相似文献   
9.
济南炼化公司质量中心,样品间、各岗位、采样车等许多地方贴着各式各样的"安全警告"。在样品间,除了按规定悬挂硫化氢浓度告知牌外,在各个通风橱上下推拉门上贴着多种"安全警告",如"样品间外露样品多,带好呼吸器危害少!"、"进入样品间,请及时启动风道电源!"、"采集样品,请在通风橱内进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