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概率论的原理,分析了高速公路运输化学品对水源污染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及污染的危害性。给出了预测这种环境风险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公式中各参数的确定原则和方法,给出预测实例,并针对各种导致这种风险发生的因素,提出了降低这种环境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某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系统的脱硝原理、基本构成及应用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选用SNCR脱硝技术可以达到新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NOx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3.
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石膏脱水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燃煤电厂在湿式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中的脱硫石膏质量控制。从各种物料、运行方式及设备方面分析石膏脱水问题,主要包括石灰石纯度、入口烟气含尘量、吸收塔浆液及脱水系统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脱硫石膏质量的工艺因素,提出了控制参数,对提高脱硫石膏的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GGH结垢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GH在运行中极易结垢、堵塞等问题,对某电厂脱硫系统中GGH的垢样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结垢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止GGH结垢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高原本氏针茅与油蒿群落过渡过程中的植被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木入侵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了解其植被动态对草地灌丛化的控制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鄂尔多斯高原选取本氏针茅向油蒿群落过渡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群落类型,采用样方法、刈割法和根钻法,对不同群落的盖度、密度、生物量、凋落物、根系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从本氏针茅向油蒿群落过渡的过程中,(1)演替阶段经历了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本氏针茅+油蒿群落、油蒿+糙隐子草群落、油蒿+达乌里胡枝子群落、油蒿群落6个群落类型.(2)群落盖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总密度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和凋落物干重在演替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3)本氏针茅的盖度、密度、生物量和重要值逐渐下降,油蒿则相反.(4)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群落内植物根系干重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根系干重在0-30 cm土层较为集中,整个演替阶段油蒿群落根系干重分布出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到第VI阶段根系分布深度可达80-90 cm.(5)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因此,鄂尔多斯高原草地灌丛化较为严重,尽管中度灌丛化阶段群落的盖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较高,但由于灌木入侵后整个演替阶段盖度、密度、物种多样性等明显下降,草原生态系统的可利用性降低,应将灌丛化草地恢复为本氏针茅为主的草地.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最近,我从《中国纺织报》第94期(1988年11 月 28日)第二版上看到一幅新闻图片(附图),画面上有一位披发编织女工在一丝不苟地工作。从安全角度考虑。这张照片令人费解,我们平时对女工进行安全教育,特别强调要正确穿戴防护用品,不留长发上机操作。一些报刊也曾刊登过女工因留长发上岗、头发被机器卷入的报道。然而,为什么却还有这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照片能请上报端呢? 编辑同志;《劳动保护》是我们安全员说话的地方、请问一下,图片上那位操作女工该不该带安全帽? 如果说该戴.报纸刊登这样的照片、给我们开展安全工作带来了多少困难…  相似文献   
7.
煤气与循环流化床混燃锅炉是在循环流化床基础上改制而成的。这种锅炉所用的煤气来源于焦化厂、炼铁厂,如果这种煤气不及时回用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能源的浪费。煤气混燃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就是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一种举措。这种锅炉所用的固定燃料通常有3种:煤、煤矸石、炉渣;气体燃料有两种: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因这两种燃料为混合燃烧,  相似文献   
8.
危险、危及和工伤事故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说明了危险、危及、风险和工伤事故4个基本概念;分析了从事故危险转变为事故危及,以及由危及导致工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用风险概念对危及进行量化;探讨了工伤事故防治的4条基本途径,即:排除危险、隔离危险、减少危及、适应危及。分析了它们各自在事故防治中的特点及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河岸地带土壤水盐和养分的变化特征,对荒漠河岸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黑河下游垂直于河道的乌兰图格嘎渣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分析距河道4 500 m范围内荒漠河岸地带土壤水盐和养分在沿河梯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pH、土壤电导率、土壤总碳、土壤总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在沿河梯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随着沿河距离增加,土壤含水量大体表现为下降的变化趋势,在300 m和2 950 m处达到峰值,均值分别为26.57%和8.72%;而土壤容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4 500m处最高,均值为1.73g·cm~(-3)。土壤pH值随着沿河距离的增加呈凹型变化趋势,较大值出现在距河岸300-800 m和4 000-4 500 m处,均值分别为9.21-9.24和8.7-9.18,而土壤电导率则大体呈凸型变化趋势,较大值出现在距河岸2 200-3 200 m,均值为5.69~(-1)4.92 ms·cm~(-1),盐分表聚现象严重。随着沿河距离增加,土壤总碳、土壤总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基本都表现出显著下降的变化趋势,在4 000-4 500 m处值最小,均值分别为5.71、0.11、2.81和73.76mg·kg~(-1),土壤养分(0-10cm)波动最为明显,由表层向下呈逐渐降低趋势。在沿河梯度上,生态输水对近河岸地带土壤的演变机制和恢复趋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沿河距离增加影响力渐小。在荒漠河岸生态系统恢复中,可在垂直河岸梯度上延长生态输水距离,促进地下水水位回升,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属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全自动静动三轴双向耦合剪切仪,分别在均等固结和非均等固结条件下,进行了福建标准砂的动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对比分析了轴向振动、径向振动、相位差分别为0°和180°的轴向-径向耦合振动等不同振动方式对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均等固结还是非均等固结条件下,只要在最大剪应力面上的动剪应力水平相同,4种剪切方式对动应力-应变关系及动强度的影响都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