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用实测资料分析比较了出口水位为31.0 m时,洞庭湖调蓄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调蓄量的各种因素.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调蓄量经验公式,并用该公式计算分析了各因素对调蓄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公式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调蓄量变化的原因,且能够近似区分淤积和围垦对调蓄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因素作用下同庭湖洪水调蓄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测资料分析比较了出口水位31.0m时,洞庭湖调蓄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调蓄量的各种因素。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调蓄量经验公式,并用该公式计算分析了各因素对调蓄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公式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调蓄量变化的原因,且能够近似区分淤积和围垦对调蓄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前缘沙洲演变与流域泥沙要素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河口前缘沙洲演变过程与流域入海泥沙要素关系,建立了长江口前缘沙洲面积冲淤速率和流域入海泥沙要素关系曲线,并预测沙洲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前缘沙洲1958~1989年-5 m以浅面积表现为淤涨,1989~2000年为淤涨和侵蚀交替变化,但幅度较小,自2000年起为冲刷趋势发展,这一过程伴随流域入海泥沙量和含沙量的减少而产生。同时沙洲面积的锐减过程中存在临界泥沙要素条件,并建立了相应的经验曲线,当沙洲面积冲刷和淤涨达到平衡时,临界入海沙量和含沙量临界值分别为283×108t/a,0318 kg/m3。依据以往三峡水库蓄水后入海沙量预测数据,三峡水库蓄水后60 a左右前缘沙洲-5 m以浅面积将侵蚀到1958年水平,其后沙洲面积增加趋势,面积逐渐恢复。2003~2011年长江流域入海泥沙量小于三峡水库蓄水前的预测数值,沙洲面积的冲刷趋势将加剧,应引起有关机构和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水沙灾害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江中游泥沙输移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螺山至汉口河段和洞庭湖区泥沙淤积比霽与三口分沙比λS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分析得知.洞庭湖区和螺山至汉口河段各时期多年平均泥沙淤积总量基本保持在180×106t,分沙比的减小调整了上述河段与洞庭湖区之间的淤积关系,使洞庭湖区减少淤积的泥沙转移到上述河段淤积.在此基础上对长江中游泥沙淤积与该区域水位抬高进行了计算分析.文章指出,长江中游防洪的核心是如何正确处理宜昌每年多来的180×106t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5.
改善湖泊水环境的调水与生物修复结合途径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生物修复和引清调水措施在改善湖泊水环境的优点和不足,指出单独采用其中一种方法,在解决湖泊污染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又能加快湖泊生态恢复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结合途径进行探索.以汉阳四湖为例,引清调水与生物修复可以通过3种主要途径结合: 短期引清调水与长期生物修复相结合,局部生物修复与大区域调水置换结合,水力调度调控与湖泊生物恢复结合.  相似文献   
6.
河道泥沙淤积对洪灾风险评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考虑泥沙淤积的洪灾风险估计的一般模式,并以螺山站为例,定量分析了泥沙淤积对洪水频率和洪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泥沙淤积对水位频率会产生影响,在相同水位下,泥沙淤积会缩短洪水的重现期,水位越低,频率变化越大.对于相同频率的洪水,泥沙的淤积使水位抬升,且频率越小,水位变化越小.另外,泥沙淤积使洪灾风险增加,加重了洪灾的损失.螺山下游的洪灾风险率从6%增加到22.5%,水位超高期望值从0.114 m增加到0.233 m.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汛末不同时间蓄水对防洪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综合效益,本在三峡水库汛末洪水特性分析基础上,对水库9月份各旬设计洪水进行频率和调洪计算,并给出了9月份不同时间蓄水下水库各旬洪灾的风险率和风险损失,据此分析了汛末不同时间蓄水对水库防洪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9月份各旬的设计洪水均小于汛期设计洪水,且呈逐句递减的趋势,只要水库汛末提前蓄水的时间恰当,不会给水库防洪带来风险。例如,对于9月份1%设计洪水,水库9月16日以后蓄水的洪灾风险率和风险损失均为0。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流入海水沙通量变化问题,以长江为研究对象,基于1950~2017年大通站及各组分实测水沙和降雨量数据,在分析入海水沙和各组分变化过程及各组分贡献比例的基础上,确定主要贡献组分,进而预测入海水沙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各组分年径流量和降雨量的多年变化均不大,使得大通站入海年径流量多年变化不大,宜昌站对入海年径流量的贡献比例为48%。(2)大通站入海流量年内分配过程逐渐坦化,其中宜昌站为主要贡献组分,洪枯季平均贡献比例分别为233.79%和80.36%;宜昌站的主要贡献作用体现了其上游梯级水库群对大通站入海流量过程的调平效应。(3)流域水库建设将使得大通站入海流量过程坦化和年径流量稳定的趋势得以维持。(4)大通站年入海沙量自1985年起显著减少,三峡水库蓄水前大通站泥沙主要来自宜昌,其贡献比例为116.04%,三峡水库蓄水后,大通站泥沙主要来自宜昌—大通区间的河床补给,其贡献比例为53.29%;水库下游河床补给逐渐减少和水库淤积平衡时间延长将使得大通站多年平均入海沙量在较长时期内(>300年)不超过1.5×108 t/a。  相似文献   
9.
李义天 《绿叶》2008,(6):29-43
生态破坏的症结在于人类社会政治结构本身——阶层制。谁为当代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付费,而又是谁从中受益,这是环境正义运动的核心问题。地区共同体——让民众和社群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态命运和社会命运,也让民众有权探寻一种对环境和社会负责任的生活方式——这一生态政治学的典型处方,难以克服生态系统连贯性与人类政治结构分割性的矛盾。生态社会主义倡导消除资本主义,消除由逐利而来的排他性紧张关系,提供了一种全球主义的生态拯救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临界入湖洪量变化及对防洪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在高水期入湖洪量较大时洞庭湖调蓄量变化的特点,得出由于下游流泥沙淤积造成的城陵矶水位逐渐抬高,洞庭湖在高水期开始发挥调洪削峰作用的临界入湖洪量在逐渐减小,而且随着淤积的加剧,1日调蓄量随入湖洪量增加的速度在逐渐增大的结论,以上两种不利情况是洞庭湖调蓄量被动增加的具体体现。调蓄量的增大加重了长江中游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