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震陷造成软弱地基上建筑物沉降导致建筑物的破坏,这一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震陷是软土地区的主要震害之一,但由于软土自身强度低、渗透性低、灵敏度高、压缩性高、固结时间长的特征,导致震陷机理非常复杂。现阶段造成软土震陷的机理还没有取得共识,震陷的判别方法和震陷量的估算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从软土震陷的评估及判别、机理及影响因素、计算方法等方面评述了软土震陷发展现状,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软土场地中的天然地基浅基础在强震作用下易产生失稳及震陷等破坏,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并利用其土结相互作用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体系的抗震性能.基于OpenSees有限元计算平台,建立包含土结接触面的软土地基-浅基础二维平面应变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地震动输入和基础上部荷载对体系地震动、基础震陷量和基底反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软土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减弱,但会产生大变形,因此抗震设计的重点应着眼于地基基础的大变形;上覆荷载大小对最终震陷值和震陷范围影响显著,而未改变震陷曲线间的相对形态;地震动能量的累积时间及累积速率影响软土地基-浅基础体系震陷的发展,抗震分析中应考虑场地设计地震动的有效持时和阿里亚斯强度;采用碎石桩等加固措施可改变基底压力分布形态,从而有效的提高体系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