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1.
对核心期刊《环境科学》论文作者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环境科学》1980-1992年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其作者的统计分析,揭示了我国环境科学研究者(论文作者)的现状和地区,系统分布特点与规律;确定了作为该刊核心作者的数量与比例,同时从对作者研究的角度肯定了该刊作为环境科学核心期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广东交警乘“空中千里马”巡逻,这在全国还是独树一帜。飞行高度300米,航速200公里,两名飞行员一边操控飞机,一边注意高速公路上的情况。前方  相似文献   
3.
在莫斯科打的,你别奢望能拦到一辆货真价实的出租车。你就是等上一天,恐怕也难看到一辆车顶有“TAXI”标志的出租车。然而,你只要把手一伸,不出一分钟,准会有一辆汽车停在你的身边,最后收费比国家规定的出租车价格便宜很多。这就是莫斯科——街头看不到出租车,但路上跑的又全都是“出租车”。  相似文献   
4.
砒砂岩修复晋陕蒙能源区铅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寻找合适的材料来修复晋陕蒙地区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该区域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砒砂岩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是可以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潜在材料.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来研究土壤中添加砒砂岩对铅形态分布、毒性溶出量(TCLP)的影响及其对土壤孔隙度、pH、田间持水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砒砂岩可显著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铅含量,增加可还原态与残渣态铅含量;随土壤中砒砂岩添加量的增加,高活性态铅的降幅越大低活性态铅的增幅越大.砒砂岩显著降低了土壤铅毒性溶出量,降低程度与砒砂岩添加量成正比.砒砂岩的较强吸附特性及可以提高土壤pH是固化土壤重金属铅的重要因素.此外,砒砂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对污染土壤起着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5.
晓燕 《环境教育》2005,(12):16-19
传闻一:马达加斯加的“神树”最早报道食人植物的是来自19世纪后半叶一些探险家。其中有位名叫卡尔·李奇的德探险家,一次探险归来后说:“我在非洲的马加斯加岛上,亲眼见过一种能吃人的树木,地居民把它奉为神树。曾经有一位土著妇女,为违反了部落的戒律,被驱赶着爬上神树,果树木8片带有硬刺的叶子把她紧紧包裹起,数天后树叶重新打开时,只剩下了一堆白。”从此以后,关于食人植物的传闻越来越,同时关于食人植物的报道也多了起来。猪笼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生有形如猪笼的捕虫囊而著称。猪笼草原生种近90种,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的广大地区,在我…  相似文献   
6.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经济地位日益突出,从而带动了作为企业 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环保工作的发展。从总体上来说,目前企业 环保工作处于政府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的从属地位,企业环境管理的积极性以 发挥,也无法保证政府环保政令的畅通,二者之间的差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影响了整个环境质量的提高。因此,笔者通过分析企业与政府环境管理的差异性,探讨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更好地激励企业环境管理的积极性,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晓燕 《环境教育》2006,(4):18-21
神秘的深海是一个至今不大为人类所知的世界。自古以来,渔民们和海员们都想象着在大洋的深处有着各种希奇古怪的庞然大物:大章鱼、巨大的蟒蛇等等。但海洋科学家们曾通过对生命极限的研究得出结论:在黑暗无底的大洋深处,终年水温不会超过2摄氏度,食物稀缺而压力巨大,一般来说,在大洋深处没有生物存在。然而生命的存在能力有时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深海鱼类以及动物群的存在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8.
晓燕 《环境教育》2005,(12):36-39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境内,山体由西向东走向,由东、西两峰组成,东边的叫东天目山,最高峰名大仙顶,海拔1478米;西边为西天目山,绝顶称仙人顶,海拔1506米,两山峰巅各有一池,左右相对,宛若双目仰望苍天,天目山由此得名。该名始于汉代,显于宋朝。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面积4300公顷,1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土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文章针对土地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土地污染产生的原因,并且从土地污染防治基本法、土地污染的预防机制、行政管理体制、法律责任、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