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考察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和梁的持荷水平两个因素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抗火性能的影响,基于 ISO834标准升温曲线,对4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恒载升温试验,同时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无粘结预应力混 凝土梁有限元模型,进行恒载升温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预应力钢 绞线张拉控制应力越大,预应力损失速度越快,梁变形速率越快,耐火性能越差;梁上作用荷载水平越高,跨中挠度越 大,变形速率越快,耐火极限越小。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构筑循环经济的基础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阐述在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以期促进对该课题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沉积物及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底在洞庭湖全湖20个采样点采样,通过测量该20个沉积物样和对应的20个上覆水样的总氮、氨氮、硝氮浓度和沉积物的含水率,揭示洞庭湖沉积物及其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洞庭湖各点位沉积物全氮平均浓度为547.0mg/kg,与滇池、太湖和巢湖相比较低。洞庭湖各分区沉积物氮形态分布比例相差不大,主要形态为有机氮,占全氮的比例达59.9%。洞庭湖各点位沉积物上覆水体总氮平均浓度为2.45mg/L,已经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V类水体的标准。洞庭湖各分区沉积物上覆水体氮形态分布不一,硝氮所占比例最大,为35.6%。其中东洞庭湖水体主要氮形态为氨氮,西、南洞庭水体主要氮形态为硝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东西洞庭湖的人类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压煤村庄搬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兖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煤炭资源开采大部分都是采取井下开采的方式,该种开采方式在进行过程中容易引起覆岩层的原始平衡状态遭受破坏,同时伴随冒落、断裂或者弯曲等移动变形的情况出现,并最终涉及地表。到目前为止,由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和地表开裂,已经导致了大量建筑物被破坏,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扰,减少了耕地,形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地区的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压煤村庄搬迁能改善矿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但是由于村庄搬迁引起的耕作半径增加,改变了从居住区到田地的距离,引起机械化程度、耕种方式和农业劳动力需求等变化,从而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地区的社会稳定性,也会增加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山东省是重要的产煤发展基地,村庄搬迁后远离耕地,为农民的往返与出入带来了不便。本文以兖州市已搬迁的八个村庄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将调查后的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与回归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Logit模型回归分析,最终确定主要生活来源和田间道路修建两个因子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交通工具的变更与大型机械的配备对其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该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村庄搬迁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构筑循环经济的基础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阐述在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以期促进对该课题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