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旅游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旅游安全信息是旅游安全管理的基础。加强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对提高旅游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界定了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的涵义,总结了加强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的意义,结合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的现状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分析了当前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的对策,为全面提高我国旅游安全管理水平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乡村旅游市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合肥市民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基础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合肥市乡村旅游市场存在着市民出游意愿强烈、出游动机凸显休闲度假、出游频率高、旅游消费能力强、乡村旅游节庆市场知名度高等特征,指出了合肥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特色不明显、淡旺季明显、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差、旅游产品缺乏深度等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国家文明城市芜湖市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发现:公众具有一定生态意识,但生态文明素养整体状况不佳。公众对生态文明概念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只占17.7%;各类人群对周围环境关注度较高,均在65%左右;有相关生态知识或行为的公众占92%;有76.7%的人表示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64.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保护环境的行为。通过生态科普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受访者对目前生态科普教育满意度只有25.9%,政府在生态科普教育方面还存在活动流于形式、创新性不强、投入不足、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热点、专项科普匮乏、媒体不给力、内容不接地气、无区域特色、平台手段落后等问题。提出了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需构建四个相互联动的科普教育体系:高度重视生态科普教育的思想体系、支撑生态科普教育的技术能力体系、生态科普教育的长效机制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生态科普教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代表,其旅游供需研究对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例,通过构建旅游供需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了2009—2019年长三角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三角旅游供需水平整体呈微弱增长态势,旅游需求(0.179)较稳定地低于旅游供给(0.251)。(2)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旅游供需耦合协调水平在时间上与增幅具有一致性,即耦合协调水平高的城市增幅也大,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3)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集聚态势稳定增加,且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高—高”和“低—高”集聚区位于东南沿海,“低—低”集聚区位于西北地区。(4)客源地系统所代表的旅游需求是长三角地区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力为0.890;核心吸引物的影响力虽然较低(0.686),但是极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型公园是户外游憩活动影响最集中的一个区域,特别是践踏的影响表现最为明显。对芜湖市赭山生态型城市公园的19条游憩路径进行了调查,路径总长度达3123m。分析了户外游憩活动践踏造成的影响,得出了不同的旅游路径对践踏所引起的路面变宽、植物根系暴露、多路径和路面损伤是不同的,土质路面游道受到践踏影响的程度最大,石板路面游道次之,水泥路面相对最小。城市生态型公园的道路系统建设应该适应游客的游憩需求,减少践踏对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化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是山岳型宗教旅游地。通过对九华山风景区的实地调查,总结了该类旅游地的土地利用特点,即统一性和协调性、难以变更性、总量有限性,并进行了土地利用沿革、变更和影响方面的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从生存指标、发展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和智力指标5个方面对九华山风景区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定量讨论,认为九华山风景区土地利用问题现阶段主要集中在九华街景区、花台景区和柯村景区。在此基础上,对九华山风景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游环境影响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巩劼  陆林 《自然资源学报》2007,22(4):545-556
旅游环境影响是旅游环境和旅游影响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可为旅游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基本依据,对生态旅游及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旅游环境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在参阅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研究进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等方面论述了国外旅游环境影响研究进展,对国内旅游环境影响研究按时间进展进行了评述。从旅游环境影响发展及研究现状来看,丰富和深化研究内容、扩展研究尺度、改进研究方法与技术,加强应用性研究等将是未来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影响研究的主题;国内旅游环境影响研究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扩展研究领域,改进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和管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探析城市火灾风险的空间格局特征,提出科学的火灾防控体系,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火灾风险兴趣点(POI)数据、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消防站与道路信息等多源数据,运用SAVEE模型和迭代方程评估城市火灾风险,并引入区位-配置(L-A)模型,从不同目标情境优化消防站点布局。研究表明:火灾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合肥市二环以内的建成区,尤其是老城区、合肥西站片区、政务区、科学城和东部新中心等区域;现有48座消防站对研究区内的POI覆盖效果较好,覆盖率为86.76%,而对NPP/VIIRS覆盖效果一般,覆盖率仅为55.94%,覆盖率在合肥市东北部、西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仍有不足;基于最大化覆盖模型,规划新增44座消防站,明显提升5 min响应时间的覆盖率,可进一步夯实城市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9.
森林村庄是中国未来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载体,“双碳”政策的提出为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导向。基于ArcGIS10.8空间分析工具及数理统计方法,对2021年安徽省639个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总体分布上,安徽省森林村庄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格局,具有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显著特征;(2)安徽省森林村庄在不同空间尺度呈现差异化的分布特征。区域尺度上,皖中地区数量最多,皖北地区次之,皖南地区数量最少,仅占总数的22.69%;市域尺度上,高密度集聚区呈现近似倾斜的“V”字型结构,南北对称的空间格局显著;县域尺度上呈分散分布;(3)整体密度上,安徽省森林村庄的空间格局形成两条近似平行的高密度集聚带,5个显著的核心区和5个次级密度核心;(4)空间关联上,安徽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县域尺度上空间关联以正相关类型为主;(5)影响因素上,地形、水源是安徽省森林村庄形成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人口、交通和经济等社会发展状况是森林村庄保护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安徽太平湖旅游地演化过程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旅游逐渐成为我国湖泊资源利用的重要内容.论文探讨了湖泊旅游地发展的特点,分析了太平湖旅游地的演化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湖泊旅游地发展具有易受干扰性、流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基于Butler 生命周期理论,太平湖旅游地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①探索阶段(1970—1990 年),旅游地仅有少量的旅游者和旅游设施,湖泊生态系统处于自然状态;②参与阶段(1991—2005 年),地方政府重视旅游发展,发展观光旅游,建设旅游项目,形成了以水产养殖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湖泊资源利用模式;③发展阶段(2006 年至今),政府和外部资本推动太平湖基础设施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人数和收入大幅增长,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地转型,形成了旅游与城镇互动的发展格局.太平湖旅游地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了由自然发展向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再向追求综合效益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