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为了系统总结有关构造断裂破坏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资料,全苏国外地质科学研究所编制了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公里的非洲和阿拉伯及其临近海域的1:5000000的断裂图。该图包括非洲和阿拉伯全区,土耳其南部和伊朗西部(外扎格罗斯),它反映了红海和地中海水域以及大西洋和印度洋大陆架带范围内的断裂构造。图中的  相似文献   
2.
<正> 有关花岗岩类造岩矿物中稀有元素和金属元素含量的最早资料是我们在十多年前发表的(В.В.Ляхович,1973),然而迄今为止又积累了新的分析资料,这就使以前的资料更为详尽。本文援引了根据比以前更多的大量(4115个)测定结果而计算出来的角闪石中稀有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新资料一部分引自文献资料(1995个测定结果);另一部分(2120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文献中就锡矿化和金矿化的关系问题发表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彼特罗夫斯卡娅(1973)认为,锡和钨、钼矿物构成的组合属于金矿床的排斥性的、非典型的矿物组合。涅克拉索夫(1973)以深成矿床为例指出,金和锡不是对抗元素,能形成这两种元素高度富集的综合矿床。马凯耶夫和波利托夫(1972)指出,苏联东部的中生代褶皱带的含锡构造中,锡矿化和金-银矿化在空间上是共生的。  相似文献   
4.
<正> 金-银矿化主要发育于火山岩层中,认为,在火成岩之外不存在金-银矿床。自然,陆源岩层中金-银矿化的特点极少进行研究。我们以某些矿化为例对陆源岩层中金-银矿化的构造-地质及矿物学特点进行讨论,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在研究区内,金-银矿化既存在于火山岩石中也存在于陆源岩石中,此外区内还有浸染状金-硫化物矿化,这些都是进行研究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 在地球化学文献中都把热液体系pH的变化看作为矿物质沉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迄今为止,论及直接研究pH值对一系列金属矿物(其中包括自然金)的沉淀和成分产生影响的著作为数有限。有关自然金的成色与热液pH值关系的最早资料曾在Mackay(1944)的著作中得到过引证。后来,В.В.Щерб-  相似文献   
6.
<正> 文献中对银成矿作用,特别是对银矿床分布规律的介绍,与其他许多金属的介绍相比要少得多。关于银成矿作用的主要时代、主要银矿建造和全球活动带中含银成矿区的分布特点等都介绍得很不够。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 所研究矿床为火山带金-银建造的典型代表。它们产于晚白垩世火山岩(英安岩、安山岩)中,构成以钾强烈带出为特点的巨厚交代蚀变岩带。这些蚀变岩带内部被含冰长石的石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十年来发现了一系列综合性的金-锡矿床、金-锡-钨矿床。在苏联东北部,锡矿带和金矿带在空间上的掩覆是有规律的。在锡石-硫化物建造的矿石中经常有银存在,这就使我们可以提出关于这种锡-银矿床具有独立建造以及这种矿床在空间上与金-银建造矿床相共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 汞(通常条件下唯一的液体金属)矿床的分布具有一系列的、任何一种矿产都不具备的特点。这些特点是那样的稳定和具有代表性,以致有可能建立汞成矿作用过程的全球性模式。 1.汞矿床集中于两条全球性的狭长带——地中海-亚洲带和太平洋带中,而这两个条带又都位于中生代一新生代褶皱带和现代火山带中。 2.汞矿床年轻,不存在早于晚古生代的矿床。虽然对此尚有争论,但却存在着有利于说明这种矿床是年轻的有力证据。在全部共生组  相似文献   
10.
<正> 金在天然水中具有高度的迁移能力,现已查明,根据表生作用带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分散流和分散晕来寻找金矿床是可行的。此外,对寻找金矿床最有前途而又直接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