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就LAS对真绸胚胎(包括前期仔鱼)发育阶段的致毒效应,以及盐度对该致毒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胚孔封闭前的胚胎发育阶段对LAS最敏感,随盐度升高其对LAS的敏感性增加.在孵化前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含LAS的不同盐度的海水中均未发现有致畸和迟滞效应,但在低盐度含LAS海水中其胚胎孵化速率明显降低,大量初孵仔鱼的脊椎弯曲变形,且畸变率随盐度降低和LAS浓度升高而增加,而低盐度含LAS海水中初孵仔鱼的死亡常常伴随着这种严重畸形的现象发生。盐度对孵化前胚胎致毒效应的影响相对孵化后的卵黄期仔鱼较大.  相似文献   
2.
海水养殖区沉积物中溴氰菊酯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水养殖区沉积物特点,研究建立了其中溴氰菊酯提取、浓缩、净化方法,对溴氰菊酯及其杂质进行分离,用配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的气相色谱仪测定.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和费用低等特点.通过对不同养殖区中沉积物进行加标试验测定,方法回收率为79.1%~99.3%,精密度3.6~7.1%.  相似文献   
3.
养殖海水中有机磷农药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介绍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养殖海水中一组化学结构上相近、且被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分析方法。样品经CHCl3萃取,无水Na2SO4脱水和K-O浓缩器后,用装有FPD检测器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在本分析方法中设置的色谱条件下,该组有机磷农药能够被较好的分离;0.015、0.15和1.5mg/L量级的添加部回收率为97.8±8.7%--103.3±6.7%,变异系数为3.6-7.8,本方法的了低检出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无机氮、无机磷、化学耗氧量和溶解氧为化学指标参数,分析了胶州湾春、夏、秋三季的有机质污染状况和营养类型,结果表明:胶州湾有机质污染和富营养水域主要出现在湾东北部的海泊河、李村河和娄山河等河口附近,除范围有所差异外,其污染程度和营养类型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是导致该海域有机质污染并使其呈富营养型的主要原因。本文还在国内外赤潮研究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胶州湾海域今后发生赤潮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分析了桑沟湾扇贝养殖海区和海带养殖海区的柱状沉积物,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将沉积物中N的赋存形态分为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CF-N)、铁锰氧化物态氮(IMOF-N)、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测得了各形态氮含量,分析讨论了各形态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沉积物的年代学测定,结合桑沟湾水产养殖和环境变化历史,探讨了桑沟湾养殖海域近200 a来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年际变化情况,分析了其与浮游植物总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N的含量上层高于底层,表明近些年的人类养殖活动增大了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的N含量的富集。各形态氮的含量在两站位均有较大幅度变化,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是可转化态氮的优势形态;两个区域柱状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占TN的百分比分别为8.75%和7.23%。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和铁锰氧化态氮(IMOF-N)对浮游植物总量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6.
2003年8月和11月对桑沟湾进行了2次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通过沉积物-水界面交换室内培养实验得到了总氮(TN)和无机氮(IN)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量与时间的动力学关系,利用非线性拟合技术和连续函数计算法计算了该湾沉积物-水界面TN和IN的交换速率.其变化范围TN为2.82~10.83 mg/m2·d, IN为1.71~2.94 mg/m2·d; 研究发现TN的交换速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总体趋势为相同站位的交换速率8月高于11月, IN的交换速率有微弱的季节变化,相同站位的交换速率为8月略高于11月;TN和IN不同站位的交换速率均为扇贝和牡蛎养殖区高于海带养殖区; 并研究了IN的各种存在形式,结果表明夏季NH4-N为主要的存在形式,而秋季NO3-N为主要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和讨论了盐度对黑鲷整个早期发育阶段Cu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盐度范围内(17—31),盐度对各早期发育阶段Cu敏感性影响程度差异甚大,其中对前期仔鱼有重大影响,受精卵次之,并且随盐度降低,其对Cu敏感性减小,对后期仔鱼和幼鱼则无显著影响。受精卵始终是对Cu最敏感期。在胚胎发育至破膜前,未发现Cu对其发育有明显的迟滞和致畸效应,Cu对黑鲷发育的迟滞效应仅表现在卵孵化期间,致畸效应则主要表现在致使部分初孵化仔鱼脊椎和尾骨弯曲畸形,随盐度降低和Cu浓度增大,这种迟滞和致畸效应均增大。  相似文献   
8.
日照石臼扇贝养殖水域夏季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7月中旬,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石臼扇贝养殖区出现养殖的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死亡顺序由岸边开始向里面蔓延;死亡程序岸边大于里面,介体大的大于个体小的。为弄清扇贝死亡的原因,1998年8月,进行了该水域的环境综合调查。本文报道了污染环境的调查结果,COD平均值为0.98%mg/L;石油类为6.27ug/L;挥发酚为1.69ug/L;悬浮物为10.64mg/L;Cu为6.40ug/L;Zn为9;  相似文献   
9.
桑沟湾养殖水域春季和夏季营养限制的现场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加富生物测定法现场实验研究了桑沟湾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的营养限制.结果表明,桑沟湾牡蛎和扇贝养殖水域在春季及夏季均不存在营养限制问题;海带养殖水域在春季存在Si营养限制,而在夏季存在N营养限制.讨论了在养殖海域进行营养限制研究的方法,提出了群落培养的营养加富现场实验方法是在养殖水域进行营养限制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茜  孙耀 《海洋环境科学》2015,34(5):680-685
通过对东、黄海海域2006年4月、10月航次的调查,结合210Pb数据,测定了4个站位200余年来沉积物中生源要素(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的埋藏通量。从时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 4个站位中,总氮(TN)的埋藏通量均自底层向表层逐步上升,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左右达到较大值后便呈波动下降趋势;总磷(TP)在各站位的埋藏通量的变化比较稳定,几乎没有明显的峰值,均自底层到表层逐渐降低。总有机碳(TOC)的埋藏通量自底层到表层逐步升高,其中10594,10694站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均出现了最高值,12694及H1-18站位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了相对高值,而后便呈下降趋势;从生源要素埋藏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南黄海各生源要素埋藏通量的平均值分布可能与黑潮流系的影响强弱不同有关,即黑潮流系影响越强初级生产力越弱,生源要素埋藏通量越低,反之则越高;而H1-18站位生源要素的埋藏通量变化特点较为复杂,原因可能与其所处海域水文条件复杂,受陆源影响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