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绿色信贷政策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快调整信贷结构,不断扩大对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循环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一个涉及面广、具有交叉性和复杂性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发达国家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做法,分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制约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因素,提出银行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银行业开展“碳金融”业务不仅可以推动经营战略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环境金融不仅要求金融业引入环境保护理念,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金融发展模式;更强调金融业关注生产过程和人类生活中的污染问题,为环境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促进环境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地方产业发展现状、银行业信贷创新、信贷人员素质、银政沟通协作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银行业支持地方淘汰落后产能还面临着较为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赤道原则要求企业在工程开始前到受影响的地区进行咨询,并建立当地居民“申诉机制”,避免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这是银行对自身环境保护责任的承担,也是对环境风险的有效规避。有鉴于此,我国应积极引入赤道原则,对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审慎性调查并督促借款人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缓有关负面影响,推进“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银行业机构应积极借鉴国外节能环保产业全面金融解决方案,促进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加大金融配套服务和支持,全面提升对节能环保项目的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在循环经济试点的基础上,探索企业、企业间或园区、社会3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不同企业,在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