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珠江源旅游区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循环经济是发展旅游业一种新的指导思想,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针对珠江源旅游区的现状,根据旅游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和保护并重的理念,探讨其在旅游区的林地系统利用建设、湿地系统利用建设、岩溶地貌系统利用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系统利用建设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3.
辽宁省生态环境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风景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抚顺来得户旅游度假区环境影响评价为例,提出了一个适用钢景区开发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并指出当前风景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以“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利用、谁补偿”和“开发利用和保护增值并重”的自然保护方针为基础,论述了风暴我开发建设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今后风景区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说明了在按照自然保护方针、自然优先原则和严格的管理前提下,风景区开发建设,是可行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村庄尺度探索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差别化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河南省65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不同样点的农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采用Super-SBM模型分析了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主要受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条件、人类各项投入等因素的影响;碳排放约束下的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根据农业生产效率和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可将样点村庄分为低碳高效村、高碳低效村、高碳高效村和低碳低效村四种类型。其中高碳低效村和低碳低效村的比例较大。建议未来应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减少能源和物资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节水节能新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推动农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描述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物排放过程的数学模型不能完全适用于不同降雨过程的情况,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全新的P/r模型.P/r模型以地表沉积物量(P)与降雨强度(r)的比值为主要参数,描述了降雨过程产生的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基于对发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的3场降雨事件的实测数据的模拟,本研究建立的P/r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归一化目标函数、相关系数和相关指数均优于Sartor-Boyd冲刷模型.根据对P/r模型进行的不确定性分析,当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为0.46时,采用P/r模型对陕西省西安市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模拟时应采用的最大比浓度常数(Km)和径流冲刷能力半饱和常数(KS)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65~1.35 kg·min·L-1和0.16~0.22kg·min·mm-1·L-1.P/r模型的预测带平均相对宽度(ARIL)为1.21,预测带对实测值的覆盖度为67%.Sartor-Boyd冲刷模型对具有地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且降雨强度波动较小的降雨事件的模拟结果较好,但对于不具有地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的降雨事件、间歇性降雨事件及降雨强度波动较大的降雨事件并不适用.本研究建立的P/r模型的适用范围广泛,对于上述Sartor-Boyd冲刷模型不能适用的降雨事件均可适用.与Sartor-Boyd冲刷模型相比,P/r模型能够更好的描述城市地表径流的污染物排放规律.P/r模型的提出能够进一步推动地表径流排污过程数学模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味精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序味精生产废水中含有氨基酸、无机离子、菌体、蛋白、发酵代谢物、铵离子和残糖等,这些污染物不仅污染物浓度含量高 ,水量也大 ,采用末端治理的办法 ,投资高 ,见效慢 ,且不能解决对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因而 ,实施清洁生产和绿色工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味精生产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从其过程来讲 ,“清洁工艺”和“清洁生产审计”是两个重要内容。清洁工艺是指以低耗耗、低污染、高产出为原则 ,选择原辅材料及生产过程 ;清洁生产审计是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审定和产品全面的物料衡算 ,努力寻找污染物产生的地点、原因和数量 ,并提出切实…  相似文献   
8.
从典型工业污染源、市区扬尘来源、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等方面对清镇市市区大气污染成因进行分析,特别是采用ADMS模型对清镇市主城区周边7家典型工业污染源进行研究,最后,从工业布局、能源结构、工程治理、尾气控制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2013年我国285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截面数据,在对城市碳排放进行核算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进行定量解析,探讨了城市碳排放不同类型区的特点和空间差异,提出了不同类型城市的低碳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碳排放量及其强度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差异,且存在不匹配现象。(2)人口、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因素是城市碳排放的关键影响要素。(3)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城市碳排放的差异分为四种类型,各类城市碳排放的主导影响因素差异明显。据此,针对不同类型城市提出差别化的低碳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湖滨带生态退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滨带属于水陆生态交错带,是湖泊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间非常重要的过渡带. 根据湖滨带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将湖滨带生态退化过程归纳为渐变退化、间断不连续退化、跃变退化、突变退化及复合退化5种类型. 系统自然退化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而人为干扰往往带有冲击负荷与胁迫压力.人类对湖滨带生态退化的影响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随着人类开发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加强,对湖滨带生态退化的影响深度、范围也明显增强. 在文明初始阶段,人类对湖滨带处于被动适应及竞争利用的状态;文明成长阶段,人类开始对湖滨带进行主动开发及可控利用;在文明成熟阶段,从对湖滨带单纯开发利用拓展为发挥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湖滨带生态退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物资源萎缩、洪水灾害损失增加、可利用淡水资源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美学价值丧失、影响水文化的历史传承等. 研究湖滨带的退化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认清湖滨带自身的发展规律,识别湖滨带退化的驱动因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保护湖滨带、修复退化的湖滨带或提出减缓湖滨带退化过程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