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随着"三化"进程的推进,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与日趋上升的用地需求矛盾日益凸现。农地非农化的现象日趋严峻。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难度加大。城郊作为城市建成区与乡村衔接的特殊经济地理区位,土地利用受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用地制约的双重影响,基本农田保护面临更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以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为研究靶区,充分利用高新区(新市区)二轮土地调查、土地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定等数据和图库资料,以GIS技术作为分析工具和手段,在综合考虑耕地的质量与立地条件,结合高新区(新市区)社会经济、城市发展方向与定位、产业用地划定及布局等条件因素,对高新区(新市区)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与产业空间布局结构衔接进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区域协调耕地保护寻求路径。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宅基地流转被认为是城乡建设用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重要渠道,应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由"农民理性"、"政策激励"、"隐形市场"假设可知,农民宅基地流转取决于在政策和市场等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其宅基地的资产实现程度和社会保障替代程度之间的"理性"权衡。基于"农户-政策-市场"三维特征视角,利用新疆四地州(市)340户农民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疆农户特征、相关政策与市场特征对农民宅基地流入和流出意愿具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上的影响;与相关研究结果相比,既有相同之处,更有显著的地区特点。其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宅基地流转范围的限制,阻碍宅基地流转;流转收入越高,农民流出宅基地的意愿就越强烈;流转花费时间越多,流入宅基地的意愿就越弱。其地区特点主要表现在:家庭人均收入与流出意愿关系不显著;农民非农化程度对农民流转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与少数民族农民相比,汉族农民并没有表现更强的宅基地流转意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比重越大,农民流入宅基地的意愿越强,但对流出意愿影响并不显著;农民家庭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比重越高,农民宅基地流入和流出的意愿并非越强;流入费用对流入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流转方式对农民流入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流转花费时间对流出意愿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今后要在充分考虑农户特征和偏好的情况下,完善政策和市场环境,因地制宜地引导、推进农民宅基地流转,切实保障不同农民群体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参与权与利益共享权等。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密切相关,土地低碳化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基于低碳视角,从乌鲁木齐市土地系统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层面选择18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选取综合指数法来评价城市用地系统健康水平。结果表明:(1)2005-2014年乌鲁木齐市城市用地系统健康状况在波动中整体表现出上升的趋向,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健康→亚健康"的发展历程。(2)影响城市土地系统健康发展的指标主要是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单位GDP能耗和地均碳排放,影响程度在不同年份发生不同的变化。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乌鲁木齐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推动城市用地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及特殊的历史沿革、资源禀赋、产业承接等原因,新疆成为石化、煤化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接替区,以化石为主的能源消费不断增加,逐步形成高耗能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区域碳锁定问题日益突出。新疆区域碳锁定形成机制以技术-制度锁定为基本途径,经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产生资源禀赋锁定、产业锁定、技术锁定、制度锁定和社会嵌入锁定,形成具有路径依赖的综合系统,导致新疆区域碳锁定固化。通过建立碳承载力、碳超载率的计算模型,运用供需平衡法对新疆碳锁定状态进行判定和预测发现:新疆初次碳锁定现象发生在2005年,2006-2014年区域碳锁定趋势愈来愈严重。地方政府通过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健全政绩考核体系、提升碳承载能力等路径减缓区域碳锁定趋势,逐步实现区域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