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板块俯冲带是岩浆活动和地震的频发地带。本文对与俯冲带有关的地幔矿物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进行介绍,并对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地幔部分熔融所需水的来源、深源地震成因等问题的解释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正> Akella(1979)通过石英柯石英在800℃和1000℃下相变的再研究,对活塞圆筒装置上固体传压介质TAG和NaCl腔体进行了比较。虽然Akella提供的资料和前人的结果在总体上似乎符合得很好,但仔细分析便发现,他们既没有更精确地标出石英-柯石英的相界,在讨论固体传压介质高压腔体的摩擦问题上,也没有取得真正的进展。特别对后一个问题,进行更详细的讨论似乎是应当的,因为Akella所提出的有关摩擦的观点,看来还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这种观点应用到NaCl腔体上尤其如此,所得出的结论比新见解带来更大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在1 0GPa,室温~1200℃条件下,测量了新疆库地地区斜长角闪岩的纵波速度(Vp)和品质因子(Q值),得出在1 0GPa恒压下,Vp和Q值随温度和深度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Vp和Q值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观察实验样品并结合Vp和Q值与熔体含量的关系,发现部分熔融是影响Vp和Q值变化的主要因素。依据实验结果,并结合区域上压力梯度和温度梯度资料计算了Vp和Q值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Vp和Q值先随深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大,在32km左右开始突然减小,表明开始出现低速层。结合温度和熔体含量的关系得出,低速层的出现可能是部分熔融的结果。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测深以及地震反演的结果也显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地壳内部32~44km的范围内存在低速层,同时高温高压的实验结果与阿拉木图地区的Vp值相当一致,可以推测塔里木西南缘下地壳的岩石成分中含有斜长角闪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借助于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地球科学家们发现构成地慢的许多矿物随着压力的增加会发生矿物结构的改变,由此可以推断出深地幔矿物存在形式。这些相变与地幔主不连续面的形成有关,因而对相变的热力学及其相变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为地幔对流及其热演化提供约束条件。已经可以在模拟地幔温压条件下进行一些地幔物质的弹性、电学性质、热学性质的测量,进一步推导出其状态方程,这方面的信息对解释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地幔对流及其演化很重要。岛弧岩浆作用、热点岩浆作用、地壳的形成都与地幔的演化有关.俯冲作用可能是过渡带及670km深不连续面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 高压下矿物物性物态的变化,历来是研究地球内部动力学和建立地球成分模式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从五十年代金刚石压腔装置问世以来,特别是近十年间,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改进,高温高压下矿物物性和物态的观测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研究地球深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讲着重介绍高压下某些矿物的结构相变、晶场光谱、电学性质、布里渊散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且对其研究意义作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静态超高压大腔体实验技术是进行地球深部物质研究的有效手段。作者在建立超高压实验室和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对超高压下温度、压力的测控,实验样品的组装,加热器和传压介质的使用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和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既是对超高压实验方法的简要介绍,也是对多年实验工作的总结。因此,对于从事有关工作的同志以及对超高压技术有兴趣的读者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刚石是目前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矿物,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许多重要的用途。金刚石类型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不仅对金刚石矿床的评价和开采,而且对提高人造金刚石的质量和合成特殊性能的金刚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Mirwald和Massonne所写的文章虽然不很清楚,但是有意义。Akella(1979)所写的文章,其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 1.在持续时间大于一小时的淬火实验中,石英柯石英反应的化学滞后作用是可忽略的,因而从事岩石学研究的部门可应用这种转变来校正他们的仪器。 2.从实验岩石学观点来看,一种测量双值摩擦的简单方法是在一组温度上测定一个给定的反应在加压和减压两个过程中的相变点,而且真正的相变压力在没有大的顶砧效应情况下将在加压和减压相变点的中点上。  相似文献   
9.
以洛南-栾川断裂、商丹板块缝合带和勉略板块缝合带为界,从北到南将研究区依次划分为:华北板块南缘构造岩浆区(简称SC岩区)、北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NQ岩区)、南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SQ岩区)、西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WQ岩区)。依据各构造岩浆区内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化学成分及出露面积,估算了各构造岩浆区及整个研究区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平均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各构造岩浆区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平均化学成分相当于花岗岩;由南向北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类似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变化规律.从早到晚.从西向东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岩浆朝着富硅、富碱方向演化,逐渐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世界上超深钻探的最大深度只不过十几公里,所获得的资料很有限。因此,为了获得大量地球深部物质状态的资料,除了地球物理探测外,通过高温超高压实验来模拟深部的物质演化过程,探讨地幔矿物稳定存在的条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