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1.
铜陵地区滨邻长江下游,现为一近东西向延伸的隆起断块,四面为侏罗—白垩纪火山碎屑岩系和红层所围限,以富产铜、铁、硫、金等矿产而闻名于国内。由铜官山铁铜矿床和马山硫金矿床组成的铜—马矿田,即位于该地区西部(图1)。铜官山矿床已有数十年采矿历史,工作程度较高;同时,在成矿地质构造条件上也颇具代表性。因此,深入研究铜—马矿田的构造特征,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铜山矿区位于安徽贵池殷家汇南西约八公里,是中下扬子多金属成矿带知名的老矿山,具备矿田矿床构造研究的良好条件。笔者于83—84年期间对该矿山进行了构造与成矿关系的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特征与整个下扬子区基本协调一致,同样存在三期不同的冲断构造;从矿体的形成、改造和保存等方面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称下扬子区域,系指九江以东沿江两岸各宽约30公里的长江下游地域。该区域以有大量铁、铜等金属矿床分布而早为世人所瞩目,素有下扬子金属成矿带之称。其地质研究程度也相对较高。 众所周知,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地质构造研究进入了一个重大变革的时代。迄今,板块构造理论,已冲破了以往构造运动学模式的束缚,使地质构造进入了动力学研究的新阶段。 作为大陆地质构造动力学研究的一种尝试,本文在溧水、宁芜和庐枞这三个典型中生代火山岩区的地质构造研究基础上,对下杨子区域中生代以来的地质构造动力学特征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