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307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减少事故损失,必须对矿热炉安装施工危险源进行分析。基于此,对矿热炉安装工序中最重要工序炉壳安装应用作业危险性分析进行分析。将炉壳安装作业分成3大部分,用鱼刺图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矿热炉炉壳安装中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启动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装置,考察了4种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在0.1 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对生活污水中TP、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及启动周期; 同时对整个系统及同类生态工艺启动周期的判断方法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对TP、COD和NH3-N的启动周期分别为15~27 d、24~40 d和24~26 d; 土壤渗滤系统对TP的启动周期最短,对COD的启动周期最长; 处理系统启动周期的判断原则是综合考察系统对主要污染物各自的启动周期,以最长的作为系统启动周期.4组试验中,1#和2#系统的启动周期为40 d; 3#和4#的为24 d.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半干旱区地表水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Piper三线图和Gibbs水岩模型,对地表水的主要离子组成特征及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地表水pH为7.56~8.23时,呈弱碱性,且溶解性总固体(TDS,100~650 mg/L)在流域的不同空间区域表现为淀区 > 下游 > 上游。白洋淀流域地表水阳离子以Na+和Ca2+为主,离子总量占比76.60%;阴离子以HCO3-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61.52%。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上游水体)和HCO3·SO4·Cl-Na·Ca型(下游河流和淀区)。白洋淀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作用的双重控制;自然作用下,白洋淀流域地表水中的离子来源于岩石风化(碳酸盐岩及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同时受到蒸发-结晶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能够合理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控制其无序蔓延。论文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贵溪市为研究区,从空间适宜性评价、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简称“两规”)衔接等方面探索有效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空间适宜性评价综合考虑自然、空间可达性和生态条件,运用聚类分析法确定区域内不宜作为开发建设的生态底线区域和适宜建设开发区域的高低等级,以此确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发展方向。通过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研究区2020年人口总量,并基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验证当地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总量,同时确定城市规模和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以空间适宜性评价、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预测、两规衔接和空间形态控制等方法倒逼缩减建设用地,从而划定城市发展的刚性和弹性增长边界。  相似文献   
5.
Observation of atmospheric nitrous acid with DOAS in Beijing, Chi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easurements of nitrous acid (HONO) and nitrogen dioxide (NO2) in Beijing City have been performed by means of a developed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DOAS) system based on photodiode array (PDA), during the autumn of 2004. HONO and NO2 were simultaneously identified by their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bands in the spectral region between 337 nm and 372 nm with high sensibility and time resolu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HONO exhibit obviously diurnal variation with a nocturnal maximum and a daytime minimum. The highest HONO value up to 11.8 μg/m^3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night of 2/3 September. Possible sources of the observed HONO were discussed. Good correlation to NO2 indicates that NO2 is a main source component. The measurement also shows direct emission of HONO is an imnortant source in strongly polluted urban area.  相似文献   
6.
洪水入海对养殖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三维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原始方程 ,采用σ坐标变换技术 ,建立了三维斜压场数值模型。模型采用ADI格式求解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 ,采用FS法和TVD格式求解各标量方程 ,从而使模型的精度提高到二阶 ,并且节省运算时间。利用建立的三维斜压场数值模型 ,对鸭绿江洪水期形成的低盐水体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 ,进而分析了鸭绿江洪水入海对黄海北部海域的海水养殖业的可能影响。鸭绿江特大泄洪形成的超低盐混浊水体入侵 ,是筏养扇贝致死的主要原因。及时预报大洪水影响下的低盐水体分布 ,可有效地防止洪水污损灾害。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位滴定表征了铁铈氧化物(Fe-Ce)的表面电荷特性,并使用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D MUSIC)进行了模拟,得到Fe-Ce材料的表面位质子结合常数为5.8,位密度为23.2个·nm-2,高于大多数铁氧化物的表面位密度.在Fe-Ce表面特性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CDMUSIC模型对系列pH(5~9)下As(Ⅴ)在Fe-Ce表面的等温吸附实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齿单核单质子化形态≡FeOAsO3H1.5-和双齿双核非质子化形态≡Fe2O2AsO22-共存于吸附后的Fe-Ce表面,它们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1.5和34.2,电荷分布值(f)分别为0.25和0.50.使用以上模型参数,对pH 3.5~10.5范围内2种表面络合形态分布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偏酸性条件下,≡ FeOAsO3H1.5-形态占主导;而≡Fe2O2AsO22-形态主要存在于偏碱性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海绵铁预处理DSD酸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铁泥废渣制备水处理材料海绵铁,研究含碳球团直接还原的金属化率与还原时间,温度和铁泥粒度之间的关系,得到含碳球团制备海绵铁的反应参数。并对海绵铁预处理DSD酸废水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最佳试验条件;通过试验对海绵铁处理DSD酸废水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确定它是电化学作用、电场作用、絮凝沉淀以及物理吸附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试验表明,海绵铁可作为高浓度DSD废水的预处理材料。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汉江水华发生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平  窦明  夏军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0):1343-1348
为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从汉江水华的成因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汉江水华发生概率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由河流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水体富营养化模型以及随机数生成模型组成,它不仅可以模拟汉江水华的发生机理,而且可以对诱发水华的各种因子进行随机抽样组合,从而求出中线调水不同方案实施后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情况下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为9.2%,南水北调中线各调水方案(无引江济汉工程)实施后,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如果调水方案与引江济汉工程同时兴建将大大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最后提出建议,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而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工程的联合调度将会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亚甲蓝湿式氧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湿式氧化技术对亚甲蓝水溶液进行处理,用水样COD去除率评价处理效果.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氧分压、搅拌速度、进水pH值以及进水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机理分析.实验确定的最佳操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10℃、氧分压2.0 MPa、搅拌速度880 r/min、进水pH=11.30.在此条件下,COD为2 000mg/L的亚甲蓝水溶液,反应90min时COD去除率达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