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35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404篇
基础理论   122篇
污染及防治   169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振荡淋洗和土柱动态淋洗实验研究了皂素和柠檬酸复合对土壤中钍的淋洗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将质量浓度为20 g/L的皂素与浓度为20 mmol/L的柠檬酸以体积比1∶10配制复合淋洗液对污染土壤中钍的去除效果最佳,淋洗3.0 h,钍去除率为84.98%;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复合淋洗液对钍的淋洗动力学特征;动态淋洗实验中当复合淋洗液用量为1 600 mL时,钍的累积去除量为73.66 mg/kg;淋洗后土壤中钍的酸可提取态、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含量分别减少了79.63%、38.13%和20.34%,残渣态含量变化不大;淋洗后土壤中钍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选择位于红壤丘陵区的鄱阳湖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 km×1 km分辨率的时序SPOT4 VEGETATION数据,对流域内典型土地覆被--常绿覆被的绿度值、峰值、谷值、年均NDVI(NDVI-I)和NDVI年内极差(NDVI MM)等特征值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常绿覆被类型的NDVI指数年内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时序NDVI指数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刻画不同常绿覆被类型之间的差异性,植被指数NDVI特征值随覆被的类型及其生长状态有规律地变化,即NDVI年均值和最小值基本上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的顺序变化;典型常绿阔叶林的NDVI指数年内变化曲线基本上没有大的起伏波动;常绿针叶林以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占主导地位的常绿混交林NDVI指数年内变化比较和缓,但常在8月和11月有所波动;以常绿针叶林为主、但有较多落〖JP2〗叶林混杂其中的常绿混交林,其NDVI指数年内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和缓的单峰型波动。  相似文献   
3.
采集2015年南昌市冬季大气PM_(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品中重金属(V、Mn、Cr、Co、Ni、Cu、Zn、Cd、Ba和Pb)的含量,分析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并对重金属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2.5浓度总平均值为(29.74±16.82)μg/m~3,其中省外办最高,武术学校最低;各重金属元素总体平均浓度从高到低次序为:ZnPbCuMnBaNiVCrCdCo。因子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包括道路交通尘和冶金化工排放、机动车尾气以及混合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PM_(2.5)中Mn对人体健康存在非致癌风险,其他元素(Cr、Ba、Co、Pb、Cd、Cu、V、Zn、Ni)基本没有非致癌风险;Cr对人体有较明显的致癌风险,Cd、Ni和Co对部分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成年人)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4.
对环境监测中的数据、统计、有效数字、修约,以及计量单位、结果表达、原始数据的记录等既平常又十分重要易被忽略的重要问题作了概述,这些问题的解决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定量描述了大气采样系统中金属氧化物的存在对SO2测定值的影响,并阐述了其反应机理,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品红染料工业废水治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品红染料废水具有高CODcr、高色度、有机物成份复杂等特点。根据清污分流原则。对品红中和水及结晶水进行分别处理。经混凝、氧化、电解、还原等大量工艺试验,确定治理工艺方案为:中和水用混凝-电解氧化的方法,结晶水用直接电解的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各水质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磁场中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磁化技术引入吸附过程中,考察了磁场处理对活性炭吸附苯、硝基苯、苯甲酸、氯苯和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磁处理能使非极性物质苯和极性较小的氯苯、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容量减小,而使极性较大的苯甲酸和有NO2基团的硝基苯的吸附容量增大.增大磁场强度能加强苯和苯甲酸的磁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A QWASI model dependent on temperature is parameterized to describe the long-term fate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in the Liao River. The model parameters, namely fugacity capacity, degradation rate, and transfer coefficient, are profound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This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ate of γ-hexachlorocyclohexane (γ-HCH)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Liao River from 1998 to 2008.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γ-HCH fugacity capacities in air, water, and sediment increase as temperature decreases, and the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rate coefficients increase as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variations of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parameter D values depend on fugacity capacities, and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coefficients simultaneous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and observed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 and sediment of the Liao River. The predicted values agree well with the observed value in the order of magnitude, in most cases within the factor of 3.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odel is appropriate for simulating the long term fate of POPs in the Liao River.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7(1): 121–125 [译自: 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9.
西江沿岸地带是一个工业不发达的待开发民族区域,但它拥有多方面工业资源优势,而且工业开发环境条件良好。作者认为,优势的工业资源开发必须在全方位开放与资源深度利用的基础上以轻型为主导的策略,重点建设制糖、水果加工、水电、有色金属为主的原材料及加工等若干工业基地。布局上以西江干流和区内铁路干线为“轴”,结合重点工业“点”,稳定提高中部,重点开发东部,创造条件开发西部,实现“点轴结合,逐步推进”的工业资源区域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WARMF模型的杭埠-丰乐河流域水文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WARMF模型在杭埠-丰乐河流域(巢湖流域最大支流)的水文模拟适应性能并进行了流域水文系统分析.利用AVSWAT2000模型将流域划分为37个子流域,利用流域地貌-土壤分布对应关系、土壤剖面结构、地下水位埋深等条件,确定了子流域的平面分组与剖面土层结构,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流域模型参数校准的难度与不确定性.利用2000~2003年的水文观测数据,在参数灵敏度分析基础上,对模型水文参数进行了校准与检验.结果表明,WARMF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WARMF模型与AVSWAT2000模型的水文模拟结果对比表明,WARMF模型具有更好的日拟合性能.基于模型的模拟结果,在空间尺度上定量分析了流域从降水开始到入湖的水循环过程,在时间尺度上分析了年内降雨、径流的分布及其对应关系.流域概化、模型的校准与检验以及流域水文时空变化的系统分析方法等对流域水文、环境的模拟研究与系统分析具有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