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沿海滩涂的环境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沿海滩涂的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其环境管理体制不畅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当前沿海滩涂环境管理体制结症体现在三个方面:是一种分散管理体制;是一种地方为主、中央为辅的管理体制;是一种环境保护从属于经济开发的管理体制。概括而言,目前的沿海滩涂管理体制是"分散管理、资源管理、入口管理"。要破解当前沿海滩涂环境管理体制结症,关键是设置职责明确的沿海滩涂管理委员会,从而实现沿海滩涂的"综合管理、生态管理、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半参数分析的电力需求预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对电力需求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简要介绍和评论以往国内外常用电力需求预测方法优缺点基础上,为了提高电力需求预测的准确度及预测方法的适应性,建立半参数回归模型预测电力需求。半参数回归模型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部分。线性部分反映了负荷预测可知的部分规律,非线性部分反映了负荷预测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用偏残差方法估计半参数回归模型,估计结果由两步得到。首先估计线性参数部分,然后再估计非线性参数部分。通过示例计算,半参数回归模型对电力需求预测的估计误差数值小于二元线性回归法对电力需求预测的估计误差。结果表明:利用半参数回归法预测电力需求是一种预测精度高、计算容易、普适性强的算法。  相似文献   
3.
注意力代表着政府决策者对特定事务的关注,注意力的变化是政府决策选择变化的直接原因。环境治理注意力是环境治理进入议程设置,进而出台政策、实施治理的前提。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与精力投入的指挥棒,也是"政府将重视什么、哪些领域得到更多投入资源"的通知书和承诺书,它是政府注意力分配或者变化的重要载体。本文收集了30个省市地方政府自2006年到2015年共300份工作报告,通过文本分析方法,试图发现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注意力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呈现:1从时间轴上看,地方政府对于生态环境的注意力强度逐渐增加;2从地域轴上看,东、中、西部政府生态环境注意力差距并不明显,相比而言,中部处于一个稍低的位次;3从生态环境的范畴看,具体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展,中央与地方对环境具体事务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注意力的变化与决策环境和中央宏观政策有重要相关关系。尽管在某些时间点,某些地域存在离散点,但总体而言,在中央政府强调经济发展需要与当地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将注意力大幅转向民生事务和生态环境。鉴于地方领导人任期以及注意力本身的"易变性",要保持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注意力的强度和持续性,1增加制度供给,使环境治理成为法治常项;2将环境治理在公共事务治理的排序中前置,将环境治理放在突出位置;3提升环境事件的信息强度,向地方政府传导积极的环境治理压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切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环境领域规制政策也日趋严厉。陆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在各个侧面相继得到了证实。海洋环境是否也呈现了类似的形态?利用并整理《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的数据,形成了11年的时间序列,选取了四个典型海洋环境指标(劣于第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亚健康生态系统占比、七条主要入海河流的化学需氧量以及重金属砷的排放量、海洋赤潮灾害次数及其发生面积),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发现:(1)从衡量海洋环境质量的个体指标而言,如生态系统亚健康占比、劣于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与人均GDP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形态,且具有良好的显著性,同时,印证了海洋环境拐点发生的区间为人均GDP 6 000~8 000美元。(2)衡量海洋环境质量的个体指标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亦呈现明显的EKC形态,但其相关性相比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而言,强度上并不具有显著性。一方面说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海洋经济的份额在整个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少,中国还不是一个海洋经济大国;从另外一方面也证实海洋环境污染源绝大多数来自陆地。(3)衡量海洋环境质量的其他指标,如年发生的赤潮次数与面积、典型河流入海口化学需氧量、重金属排放量拐点形态不明确,一些指标还呈现"正U型",说明部分海洋环境指标还在恶化之中,海洋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