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利用矢量曲线、γ因子等方法识别苍山MS5.2地震前泰安石英倾斜仪的前兆异常。分析认为:SQ—70石英倾斜仪反映出一定的地形变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震源机制解等资料,分析了渤海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应力场总体方向较华北地区稍向右偏转,力的作用方式以近水平和水平为主,主压应力显示一定斜向作用和局部垂向作用;以横贯渤海的两亚板块(黑龙江与华北)分界带—北西向构造带为界,南北两区应力场方向存在差异,地震破裂方式也存在相应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区的动力源方向不一致有关。主压应力轴方向在其总体稳定的背景上呈现时间尺度不同的波动变化,进一步研究这种波动的成因及规律,对地震预报及岩石圈动力学的研究均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旱,涝,地震灾害的时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翠英  刘厚赞 《灾害学》1995,10(1):63-68
分析了山东地区历史干旱、洪涝和地震灾害时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发现旱涝与地震灾害一样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准周期活动特征,且地震与旱涝具有一定相关关系.如内陆大地震多与干旱活动相继发生,海域地震多发生在洪涝活动时期;破坏性地震前多发生干旱,震后又常有洪涝相随等。进而对山东旱涝活动进行了初步分期。文中还对上述现象的成因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震初至波初动符号资料,在乌尔夫网上分时间段求取了沂沭带北段小区域平均机制解。分析了其应力主轴和矛盾符号比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以及由此所反映的本区应力背景的变化。指出本区近期应力背景较高,且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沂沭带应力场动态变化的追踪,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一些方法,对沂沭带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发现了在苍山Ms5.2地震前,沂沭带中、南段应力场小区域综合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出现了长达10年的分离现象,初动矛盾符号比出现10年低值异常,多项地震活动性参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6.
<正> 1990年8月1日凌晨04时44分许,山东苍山县境内发生4.4级(M_L)地震。苍山县、临沂市西部及枣庄市东部强烈有感,震感波及鲁南和苏北近二十个县市。这是近几年来苏鲁沿海交界地区发生的又一次令人注目的显著地震事件。这次地震发生于台站密度较大的区域微震台网之内,尤其苍山地震台(64型地震仪,放大倍数 V_0=8×10~4)距离震中仅约16km 左右,较完整地记录了这次地震的前震及余震序列,从而提供了较翔实的仪器记录资料。本文拟利用丰富的地震波实测资料,辅  相似文献   
7.
1939年1月8日山东省乳山县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1980年宏观考察后定为Ms5.5级.本文根据近几年搜集到的当时的仪器记录图纸的实测资料、辅以震害和宏观调查情况,经理论计算,将其地震的震级修正为Ms5.2级,震源深度10km,金牛山断裂是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8.
利用缺震方法对山东南部(鲁南)三个小区的地震分别进行统计处理,观测到发生在西区的三次4.5级(M_L,下同)以上地震在本区均有“缺震”反映,其中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异常达11月之久;东区有反映邻区较大地震的“窗口”效应;而中区仅对本区的4.0级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对邻区地震对应效果不甚明显。最后对缺震方法的预报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