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数值拟合的方法对1966年以来76个ML≥5.5地震序列的衰减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提出从h值的逐日时间扫描和逐日累积时间扫描两个方面去把握地震序列的衰减过程并将其用于强余震(含双震)的预测和震型的快速判定。  相似文献   
2.
鲍家坝地处泰州市东部市区至郊区的过渡部位,有下坝河从南往北穿过。该处的“地陷”早在1975年开始,80年代,下坝河岸边发生过潜水孔淌水,到1991年,出现灾情的地方共有十几处,主要分布在河东岸,塌坑最大可达6m~2,坑深达1m。该处人口稠密,附近有不少公共活动场所,“地陷”虽在少部分居民区中发生,但对泰州市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勘探分析表明,“地陷”是种渗透变形与渗透破坏的地质灾害,主要是由潜蚀与流土引起。前者造成地表塌陷漏斗、塌坡等现象,后者造成渗透堆积等。本文将讨论形成这种渗透破坏地质灾害的水动力条件、结构条件与流土空间条件,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1984年5月21日北京时间23时39分,在南黄海河豚沙一带发生M_s=6.2级中强震(32°28.7′N,121°35.4′E)。本文分析该地震序列及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